章節 | 和合本經文 | 註釋 |
38:1 | 瑪坦的兒子示法提雅、巴施戶珥的兒子基大利、示利米雅的兒子猶甲、瑪基雅的兒子巴施戶珥聽見耶利米對眾人所說的話,說: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2 | 「耶和華如此說:住在這城裡的必遭刀劍、饑荒、瘟疫而死;但出去歸降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就是以自己命為掠物的,必得存活。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3 | 耶和華如此說:這城必要交在巴比倫王軍隊的手中,他必攻取這城。」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4 | 於是首領對王說:「求你將這人治死;因他向城裡剩下的兵丁和眾民說這樣的話,使他們的手發軟。這人不是求這百姓得平安,乃是叫他們受災禍。」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5 | 西底家王說:「他在你們手中,無論何事,王也不能與你們反對。」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6 | 他們就拿住耶利米,下在哈米勒的兒子(或譯:王的兒子)瑪基雅的牢獄裡;那牢獄在護衛兵的院中。他們用繩子將耶利米繫下去。牢獄裡沒有水,只有淤泥,耶利米就陷在淤泥中。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7 | 在王宮的太監古實人以伯‧米勒,聽見他們將耶利米下了牢獄(那時王坐在便雅憫門口),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8 | 以伯‧米勒就從王宮裡出來,對王說: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9 | 「主─我的王啊,這些人向先知耶利米一味地行惡,將他下在牢獄中;他在那裡必因飢餓而死,因為城中再沒有糧食。」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10 | 王就吩咐古實人以伯‧米勒說:「你從這裡帶領三十人,趁著先知耶利米未死以前,將他從牢獄中提上來。」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11 | 於是以伯‧米勒帶領這些人同去,進入王宮,到庫房以下,從那裡取了些碎布和破爛的衣服,用繩子縋下牢獄去到耶利米那裡。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12 | 古實人以伯‧米勒對耶利米說:「你用這些碎布和破爛的衣服放在繩子上,墊你的胳肢窩。」耶利米就照樣行了。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13 | 這樣,他們用繩子將耶利米從牢獄裡拉上來。耶利米仍在護衛兵的院中。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14 | 西底家王打發人帶領先知耶利米,進耶和華殿中第三門裡見王。王就對耶利米說:「我要問你一件事,你絲毫不可向我隱瞞。」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15 | 耶利米對西底家說:「我若告訴你,你豈不定要殺我嗎?我若勸戒你,你必不聽從我。」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16 | 西底家王就私下向耶利米說:「我指著那造我們生命之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不殺你,也不將你交在尋索你命的人手中。」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17 | 耶利米對西底家說:「耶和華─萬軍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若出去歸降巴比倫王的首領,你的命就必存活,這城也不致被火焚燒,你和你的全家都必存活。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18 | 你若不出去歸降巴比倫王的首領,這城必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他們必用火焚燒,你也不得脫離他們的手。」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19 | 西底家王對耶利米說:「我怕那些投降迦勒底人的猶大人,恐怕迦勒底人將我交在他們手中,他們戲弄我。」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20 | 耶利米說:「迦勒底人必不將你交出。求你聽從我對你所說耶和華的話,這樣你必得好處,你的命也必存活。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21 | 你若不肯出去,耶和華指示我的話乃是這樣: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22 | 猶大王宮裡所剩的婦女必都帶到巴比倫王的首領那裡。這些婦女必說:你知己的朋友催逼你,勝過你;見你的腳陷入淤泥中,就轉身退後了。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
38:23 | 「人必將你的后妃和你的兒女帶到迦勒底人那裡;你也不得脫離他們的手,必被巴比倫王的手捉住;你也必使這城被火焚燒。」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24 | 西底家對耶利米說:「不要使人知道這些話,你就不至於死。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25 | 首領若聽見了我與你說話,就來見你,問你說:『你對王說甚麼話不要向我們隱瞞,我們就不殺你。王向你說甚麼話也要告訴我們。』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26 | 你就對他們說:『我在王面前懇求不要叫我回到約拿單的房屋死在那裡。』」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27 | 隨後眾首領來見耶利米,問他,他就照王所吩咐的一切話回答他們。他們不再與他說話,因為事情沒有洩漏。 | 註釋 串珠 原文 典藏 |
38:28 | 於是耶利米仍在護衛兵的院中,直到耶路撒冷被攻取的日子。 | 註釋 串珠 字典 原文 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