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育》

| | | | 轉寄

校園的蝙蝠與老建築的意義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在十七世紀的劍橋大學,
就流傳著一個笑話,
學校裡經常披著黑袍的老教授,一到午夜,
就改變成為披著黑色毛絨的蝙蝠,
張著翅膀在校園裡飛翔,
查看學生是否在用功讀書。

校園裡有蝙蝠在飛翔,可以代表許多意義,包括:校園裡有許多昆蟲,可供蝙蝠覓食;校園有些老樹洞,可供蝙蝠棲息;校園的空間夠大,可供蝙蝠飛翔;校園有足夠的通風,合適蝙蝠棲息時所需的環境;與校園有些老建築,老建築的屋簷、屋頂的裂口,可作蝙蝠的巢穴;校園有些愛好觀察的老師與學生,看到蝙蝠就高興,因為校園有蝙蝠出現,給與學校另一番的人文風味與教育意義。

蝙蝠穴居的本領

許多人對於蝙蝠的觀感,可能受到近代驚悚電影的影響,恐怖的古堡總是有成群的蝙蝠在飛。其實蝙蝠的出現,是代表古堡建築有許多角落,可供牠們棲息,與驚悚無關。蝙蝠一身黑,但是牠們並不髒,在自然界有許多洞穴,千百年來,一個洞穴內居住超過一百萬隻的蝙蝠,洞穴內還是很乾淨。蝙蝠常選通風的洞穴,蝙蝠糞便的硝化菌特多,短時間內就將糞便分解,洞穴內的滴水,能將分解剩餘的排泄物排走。如果人類在一個洞穴內擠一百萬人,可能早就產生致命的傳染病。所以讓學校老建築內,住一些蝙蝠,是無傷大雅的事。

不過現代的建築似乎與蝙蝠過不去似,很少有留給蝙蝠有進入的縫隙,或是可供停掛的粗糙面。老建築常以自然採光、通風、與較高的屋頂作夾層隔熱,無形中就給蝙蝠有較多的空間棲息。蝙蝠是有益校園環境的動物,一隻蝙蝠一個晚上約可以吃掉一千隻的昆蟲(大都是蚊子、白蟻與飛蛾),是校園裡最佳的有機除蟲。可惜,現在許多大學愛用殺蟲劑,結果昆蟲殺不完,蝙蝠卻常中毒,死之殆盡,實在令人感傷。尤其,午夜研究室或讀書,走出辦公室看到蝙蝠飛翔,是蠻好的伴侶。

校園古建築

一流的大學,是重視人文、歷史的園地,因為偉大的大學,在影響人類的歷史文化上,總佔有一席之地,會將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建築,留在大學校園內,如果這些建築成為國家歷史的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更能加添大學在歷史地位上的特殊性。呈現大學曾經擁有前瞻性的眼光,時代發展上具有重要性的明證。即使大學後來有空間不足的壓力,也一直堅持保留古建築的存在。

當學生走經古建築,是一種歷史的巡禮,走入古建築迴廊,能感染早期文化的氛圍,在古建築的教室上課,傾聽一些古老牆柱間的迴響,體會自己是千百年來文化傳承的一環。走在古建築的樓梯上,也似乎踩在前人前進的腳蹤上。古建築牆上的雕刻與藝術,不祇加添學校古老藝術的氣息,也給學生一些對古老思維的想像空間。

校園大門的傑作

早期的建築家經常將一生的傑作,放在學校裡,而不想將成品留給政治人物,或是淪為富人的私藏。例如十一世紀德國最傑出的建築家伯瓦勒(Bernward,960-1022),將他青銅浮雕的代表作,放在希爾德斯海姆(Hildesheim)學校的大門上,這個大門經過多少的暴風、暴雨,迄今仍沒有變形,也沒有腐蝕。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盟軍飛機轟炸德國各處,但是避開希爾德斯海姆,恐怕炮彈在這伯瓦勒的代表作上,留下任何破壞的痕跡。

在歷史上,多少轟轟烈烈的戰爭,都會過去,戰爭的破壞經常超過所建設的,戰爭若破壞歷史古蹟,將成汙點見證。伯瓦勒被稱為將機器製造藝術化的第一人,他稱學生為「真理尋找者」(true seeker),學生進出大門之際,這大門作見證「真理的穩固與精確」。

無聲的教育

我雖然沒有去過希爾德斯海姆,觀看伯瓦勒的傑作,但是我相信這種藝術的創作,代表有一種教育方式是不需要聲音的(voice lese),祇要讓有心學習的人,在藝術建築的空間之下,他就可以體會、反思、學習。就如整個宇宙幾乎是寂靜的,地球的陸地、海洋大部分的時間是安靜,卻給人帶來無限的啟發與想像。但是,現代的都市化,商業化,與工業化,似乎充滿了聲音。大都市無意義的噪音,重複性的老調,與灌輸性的推銷,使人想法膚淺,身心疲乏,精神蒼白。最好的教室應該在大自然,或者是將宇宙間的那份寧靜,濃縮在校園內,使大學教育有聲音的知識傳達,與無聲音的啟發,有個互相流串的交錯。

也許這是校園老建築最高的功用,不單在結構,材料,造型,色澤,大小,而是在製造一份寧靜,這包括用建築內的庭園來隔音,用挑高的拱門來營造莊嚴,用迴廊來營造空間的銜接,用巨大的柱子來顯示穩固,用抬高的石階來呈現根基所在,用深黃貼牆來呈現大學教育的溫暖,用樑柱之間的雕飾呈現大學理想的抽象理念,用挑高向上的建築呈現對於穹蒼之美的探究。這一些都是無聲的表達,需要學生去體會。每當開學之後,校園之內就有許多熱鬧的活動,但是校園內仍有安靜的角落,免得由人而來的聲音,填塞一顆受教之心的所有空間。

教育的提醒

為什麼要去察看大學校園裡的蝙蝠與老建築?這與尋求智慧有關。親愛的同學,聰明與智慧是不同的,聰明是一個人的反應快,記憶佳,有創意,思想敏捷,推導、綜合能力強。聰明的人常有好成績,自信心強。聰明的人經常在小事情表現不錯,卻在人生的重大抉擇上做錯選擇,甚至對許多人造成傷害。智慧wisdom的原文,來自希臘文wiso,意即”看到基礎”(see the base)。聰明的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智慧的人卻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聰明的人知道這世界要什麼,智慧的人卻知道世界是什麼;聰明的人能夠賺得很多,智慧的人卻知道失去的是什麼。這是教育的目的,不祇在給學生聰明,更是在給智慧。

當個有智慧學生的五個特徵

一個有智慧的大學生,經常有五方面的表現:

1) 知道自己目前所擁有的環境,與能得到的建議是寶貴的。有智慧的同學是個務實的人,學生時代的三大資源是父母資源,朋友資源與老師資源,他會重視這三個現今的擁有

2) 知道要去那裡尋找資料,與接受最佳的建議者。他對眾多的資訊有高度的靈敏,並且知道聽取最重要,放棄不重要或次重要的。

3) 知道大學的時間雖短,卻對人生不同階段都有重大的影響性,因此他重視所上的課,所交的朋友。人的日子如何,他日後的力量就如何。

4) 他知道靈性、信仰的重要。一個人在靈性上的認識,會決定他所信的;一個人所信的,會決定他一生所做的所有抉擇。要保守自己的心靈,因為一生的果效都由那裡發出。

5) 面對自己所不確定,所不明白的,保持冷靜地等待,並在持久的盼望中有平安。

我在學生時代經常在研究室讀書到深夜,午夜走出室外,看到蝙蝠飛翔,是蠻好的伴侶。現今,已經很少讀書到午夜,仍然難忘學生時代午夜陪行者。天黑之後,我有時站在學校空曠操場邊的落燈下,數算有多少隻的蝙蝠在繞燈飛行。黑夜的陪伴者,老建築的住客──蝙蝠,願你安好。期待在黑夜寧靜的靜思中,平緩心靈,尋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