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為何牧師變成狼?從基哈西看拉維·撒迦利亞牧師的性醜聞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圖片提供/123RF

有人說牧師上報通常不是好消息,日前爆出性醜聞的已故牧師拉維·撒迦利亞(Ravi Zacharias)就再次印證了這句話。去年(2020年)5月19日因癌症病逝的他生前以護教家的身分廣為人知,著有多本替基督教辯護的書籍。

他成立的撒迦利亞國際事工(RZIM)在全球更有16個辦事處、約200名員工[1]。去年5月29日出席他全球直播追思會的美國前副總統彭斯甚至形容他是:「神賜給我們本世紀最偉大的基督教護教家」[2]。

諷刺的是經他所屬機構 RZIM四個月的調查,證實他在個人所擁有水療中心與按摩師有不當的性接觸。若僅有受害者單方證詞有時難免落入「不信者恆不信」的羅生門,但從他生前所使用手機所取得的通訊與裸照,涉犯性行為不端的指控幾乎已難以否認[3]。

知名牧師或神職人員爆出醜聞總會造成重大衝擊,因為不論信徒或世人對這些領袖都有更高標準的期待。本該見證信仰卻言行不一,在講台上宣稱基督信仰能改變生命,自己的生命卻沒有被改變,也往往讓人質疑他所宣揚的宗教還能夠相信嗎?

雖然對中世紀天主教的腐敗早有所聞,但第一次讀到法國年鑑學派第三代著名史學家勒華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的名著《蒙塔尤:1294-1324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所描寫本堂神甫克萊格「擁有12個情婦」、「愛騎誰就騎到誰身上」、「騎女人、騎馬、騎騾子」、「在她家穀倉的草垛上破壞了她的童貞」、「教士兼唐璜」[4],當時還是頗為震驚。

對於拉維·撒迦利亞牧師的醜聞已有數篇不錯的反思,如醒報副總編邱慕天傳道檢討基督徒的「輕信」和「不查」是否因此成為「幫凶」,也指出拉維·撒迦利亞「多次與妻女之外的女性共處一室,從未守住生理社交界線」[5]。

基督使者協會陸尊恩傳道則分析了屬靈領袖的墮落可能源於驕傲所導致「失去了對於界限原本要應有的謹慎」,「造成了試探與移情」,加上「第一次的犯罪之後的遮掩、第二次犯罪、遮掩的成功」後「開始合理化」、「逐漸對犯罪變得麻木」,最後「完全放縱去操控周圍所有的人事物」。

陸傳道也建議教會或機構應「積極建立屬靈領袖的監督機制,讓他們在有責任看管的環境服事」,「屬靈領袖應該經常向監督團隊保持報告自己在做什麼、說什麼、怎麼做、要做什麼計畫,事工行程跟金錢用度都應該盡量透明」。屬靈領袖若「受到二位以上獨立證人的指控,就應該先放下所有服事,接受調查」;基督徒也該「關懷我們的屬靈領袖,並鼓勵他們彼此關懷」[6]。

Malaysia Christian for Justice粉專則認為不要「害怕揭露自己的罪和軟弱」並倡議教會應「鼓勵其成員們以及牧者領袖們有勇氣拆下敬虔包裝的屬靈面具,並擁抱和接納自己和彼此的軟弱」[7]。

然而芝加哥柳溪教會前主任牧師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在2018年因陷入醜聞提早退休前曾在2014年發表文章大談「要坦誠以對嗎?還是要戴上面具?」,並強調「要誠實,對自己真實的屬靈狀況誠實」[8]。但後來柳溪教會證實他被控性騷擾可信並呼籲海波斯悔改[9],海波斯先前這番「要誠實」的表態是「警覺到自己狀況的自我提醒」還是「心口不一」也讓人感到困惑。

至於有勇氣公開認罪雖不是壞事,但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1988年因暗中召妓「在電視上痛哭流涕公開承認犯罪」的美國電視佈道家史華格(Jimmy Swaggart)牧師,結果是他在三年後(1991年)被抓到「又去召妓」[10]。如何避免「公開認罪」不淪為博取同情的「表演」,其實仍值得深思。

對於這樁醜聞,我聯想到的是因貪心墮落的基哈西。雖然拉維·撒迦利亞所涉及的是性的不端,但保羅把「淫亂的、污穢的」與「有貪心的」(弗五5)並列,按照斯托得(John Stott)牧師的看法這裡的貪心「指的是淫行方面的貪心」[11]。

保羅這句「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弗五5)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他們的情慾如偶像般迷惑了他們」[12]。歐白恩(Peter T.O’Brien)博士也說:「性慾也是著迷於偶像崇拜;它把自我滿足或另一個人放在生命的中心,這是敬拜受造之物,卻不敬拜造物主(羅一25)」[13]。因此拉維·撒迦利亞在情慾上的貪心,最終使他背叛神,成了一個敬拜偶像的人。

基哈西雖只是僕人,但因著站在以利沙先知的「面前」(王下五25),這地位使他能輕易獲得乃縵的信任而遂行其詐騙。拉維·撒迦利亞又何嘗不是因為其教會領袖的光環才使受害者放下心防,並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選擇噤聲。

基哈西本是「耶和華先知的圈內人,卻不順服耶和華」[14],他是得到了想要的財富,但「僕人」忘了忠於主人本分的結果就是從主人(預表耶穌的以利沙)「面前」退去(王下五27);因為「他對一個陌生人犯了欺詐的罪,結果使自己變成了陌生人」[15]。同樣的,拉維·撒迦利亞是滿足了性慾,但也使他不再配作耶穌的僕人(即使他已身故),一如基哈西「失去在以利沙面前事奉的機會」[16]。

基哈西的貪心換來的是「乃縵的痲瘋病要附在基哈西的身上,伴隨他的餘生」(王下五27)[17]。這在神學上的意義就是「貪戀外邦人的財富與權力,同時也會得到外邦人的疾病」[18]。這大痲瘋不必真的顯露於皮膚,在人因貪心而敬拜受造之物的同時,他的生命就已如大痲瘋開始腐爛且充滿死亡的氣息。

有人可能納悶神為何許可這樣的事發生?然而拉維·撒迦利亞的性醜聞在他死後遭揭露,說明了神沒有因為教會領袖曾經的「貢獻」而對其敗壞「視而不見」,祂不在乎家醜外揚,祂要藉此給基督徒留下鑑戒,讓我們知道總有一天祂要算帳。

面對神職人員的壞消息,諸如學童「被修女們毆打」、「在聖器室被好色的神父摸來摸去」[19]或拉維·撒迦利亞的性醜聞,總會惹來各種譏諷,基督徒也不免抑鬱或憤怒。但這些事件沒有證明基督教不可信,事實是這些強烈的情緒反而佐證了神把祂的尺度安放在每一個人心裡。

已故的陳終道牧師說的很好,基哈西「不想再作以利沙的僕人,他想作自己的主人」,也因此他「將神的榮耀置諸腦後,只看眼前的好處」,不像以利沙「一切行事,都以求神得著最大的榮耀為目的」。

「乃縵的禮物對以利沙和基哈西都是一種很大的試探,但以利沙卻利用它成為榮耀神的最好見證,而基哈西則接受了這試探而成為自己的網羅」。「如果我們不拒絕試探,如果我們向主的心志不堅定,不論在怎樣屬靈的教會中,都可能跌倒」[20]。

拉維·撒迦利亞牧師的悲劇提醒我們,無形的偶像比有形的偶像更可怕。正如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牧師所說:「所謂偶像即是:沒有它就活不下去,而我們非有它不可。因此它就會使我們違反自己曾經遵從的規定,因為它而去傷害別人甚至傷害自己,只為要得到它!」[21]。

如果有任何事物讓我們感覺美好到不惜代價都「非要不可」,它可能就是我們要警覺的「偶像」。願您我做任何事都自問能不能榮耀神?別像基哈西因貪心而敬拜受造之物,最終失去在主人「面前」服事的機會!

[1] 〈護教學大師拉維撒迦利亞牧師安息主懷 享夀74歲〉,基督教論壇報,2020-05-20。
[2] 〈「他是當代的魯益師」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撒迦利亞牧師全球追思會推崇故人〉,基督教論壇報,2020-05-30。
[3] 〈擁有超凡魅力的牧師為何墜落?從護教學大師撒迦利亞性醜聞事件看罪如何進入生命〉,基督教論壇報,2021-02-19。
[4] 勒華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商務印書館,1997,頁216-226。
[5] 邱慕天傳道,〈一名護教學家的殞落:教牧名人的性過犯與群眾的輕信〉,2021-02-13。
[6] 陸尊恩傳道,〈保羅的那根刺:再思拉維·撒迦利亚的性醜聞〉,使者雜誌,2021-02-18。
[7] 〈若你企圖遮蓋自己所犯的罪〉,Malaysia Christian for Justice,2021-02-20。
[8] 〈追求靈性持續高昂的危險〉,舉目65期,2014-01-01。
[9] 〈聲譽重挫的柳溪教會盼揮別紛擾 最後一次公開呼籲海波斯牧師悔改〉,基督教論壇報,2019-07-31。
[10] 〈有罪的人,有沒有資格服事神?〉,小小羊,2010-07-25。
[11] 斯托得(John Stott)牧師,《聖經信息系列:以弗所書》,校園書房,1997,頁200。
[12] 斯托得(John Stott)&卜安迪(Andrew T. Le Peau),《上帝的新群體:與斯托得一起讀以弗所書》,校園書房,2020,頁187。
[13] 歐白恩(Peter T.O’Brien)博士,《以弗所書註釋》,美國麥種傳道會,2009,頁600。
[14] 張玉明博士,《以利亞以利沙的故事:敘事文體釋經法》,天道書樓,2003,頁186。
[15] 利法特(Peter Leithart)博士,《列王紀神學註釋》,基道出版社,2011,頁273。
[16] 蔡瑞益博士,《中文聖經註釋第10卷:列王紀上下》,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2,頁316。
[17] 華侯活(Dr. Howard F. Vos)博士,《天道研經導讀:列王紀上下》,天道書樓,1996,頁137。
[18] 利法特(Peter Leithart)博士,《列王紀神學註釋》,基道出版社,2011,頁274。
[19] 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牛津通識讀本:無神論》,2018,譯林出版社,頁1。
[20] 陳終道牧師,《聖經中的失敗者:舊約人物選輯(增訂版)》,宣道出版社,1988,頁252-253、256、258。
[21]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牧師,《山寨版的上帝》,希望之聲文化 ,2013,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