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吕一中 2010.12.12
在台湾人的命运观之中,「命」、「运」其实意义并不太一样。一般民间信众都相信人一生下来,他一生的「命」就已成了定局。然而尽管如此,他们相信人生还是开了一道门,也就是虽然「命」已成了定局,但是「运」却仍有改变的机会。为了尝试转变自己的运途,他们就求助于法师、乩童等,藉由举行各类补运祭改之仪式,以求获得好的运途。
在各类祭改仪式中,若从仪式的过程来看,其中有许多成份,就是笔者过去为文曾分析过的交感巫术。(注1)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这些补运祭改的仪式,必须与鬼煞对战,因此仪式里的许多场景设计,就包含了对战的场景。这些对战的场景,也师法了许多的军事思维。并且这些军事思维还有层次之分,包含有心里作战的层次、防护的装备和布局的层次、战术方面的层次,以及妥协求和的层次。
(一)心里作战
1.呼名法术
在台湾庙宇之中,有时会看到法师或道士在为人进行各类的祭改补运法术;在这些法术之中,有一类型的法术就叫做「呼名法术」。这类法术在数千年前就已存在,原先是与旅人的安全有关。这是因着当时的人认为空间里充满了精灵鬼怪,因此人一旦离开了他居住的地方,就很容易被这些精灵鬼怪所搅扰。为了避免这些搅扰,在当时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呼名法术」。
至于「呼名法术」究竟是什么?东晋葛洪就强调人在登山涉水之时,必须带着各类精怪的厌胜图芨,并且熟知天下鬼之名子。则当这些精灵鬼怪出现时,人们只要能认出这时出现的精灵鬼怪,那些鬼怪就会退却,在此时的「呼名法术」就是与旅人的安全相关。
至于这些厌胜图芨是从何处来呢?其实这些厌胜图芨多来自于古代的地理神话书籍,例如《山海经》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因为在《山海经》里,除了记载各处的地理特徵之外,同时也记载了许多类型精灵鬼怪的名字、形状,后世的人就依照这类的材料来分辨精灵鬼怪。除了原先与旅人求平安的功能之外,在道教的发展之中,就将「呼名法术」吸收,应用在一些祭改的仪式之中。具体表现「呼名法术」的道经,以《洞渊神咒经》最具典型。
《洞渊神咒经》是六朝时期天师道派的古道经,这部经典认为鬼界里「自有优劣、强弱、刚柔、善恶,与世人无异」;并且认为疫病灾祸的发生,就是来自于鬼界中的魔鬼,以及一些历代的败军死将中较残暴者所导致的。
这部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克制各类凶鬼,因此记载了克制凶鬼的方法,通常是藉着一连串的咒语来克制这些凶鬼。这些咒语的形式,较客气的有「今已知汝名,汝急速去…急急如律令」以及「吾知汝名,急去千里…急急如律令」等咒语。比较不客气的用语,通常就在念完一堆凶鬼的名字之后,就警告将「斩之不恕也」。
这些咒语的用词和形式,其实就是师法军事用语和思维。也就是在两军交战之时,如果能够洞悉对方的动员情况,再配合心战式的喊话,自然就占了上风。其实就是到了现代,这种心战式的喊话策略,相信我们并不陌生。
2.符令
流传在民间的符令,通常有两类,一类是道士画的,另一类是乩童画的。一般而言,道士所画的符令与乩童所画的符令,是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就是两者都具有「玛那」的神力,(注2)并且在传递「玛那」神力过程之中,都同样展现出「接触律」的思维。
不同的地方,在于乩童所画的符令是龙飞凤舞,没有一定的格式;但是道士所画的符令,通常都有一定的格式,并且经常可见的格式就是「奉(某神只)令」。
毫无疑问地,这正是军事思维的展现,在此时这符令就犹如将帅所拥有的兵符一般,既展现了权威,甚而也同样具有心战喊话的功能。除了符令之外,民间神祉的令旗也具有同样功能,只是应用方式不同而已。就我们所常见的,符令是用贴的,但令旗则必须用挥舞的,并且要在信众的头上挥舞而过。
时至今日,即使在军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例如有些人相信军帽上的「青天白日」徽章,具有类似克服鬼怪的功能,其实反映了相同的心理。
(二)防护的法器、装备和布局
法师在和鬼煞对阵之时,必定事先准备好防护的法器、装备和布局。例如法师基本的法器,通常有七星剑、师公刀等。此外三奶派的法师在「押煞」仪式之中,会将二张金纸做成的只冠,在洒过净水之后,就将其插在头上所带的红巾里面,以作为护卫用的头盔。
在布局方面,法师所进行的每场仪式,一开始就必须请来他们所信奉的神祉。如果是较大的场面,一般还需要调兵遣将,最常见的就是「调五营」的法术,其实这正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布局的方式。
在道士和法师的科仪之中,从坛的布置开始,以迄调兵遣将,一直到法师在坛上走动的步伐,都必定遵循「五行八卦的布局」。事实上自古以来「五行八卦的布局」,同时具有军事和宗教的用途。藉着这样的布局,他们认为一来可防护自己,再来则可使凶煞就范。
此外民间某些较传统的游艺阵头,其中强调驱除鬼煞的阵头,也是依循五行八卦的布局,来设计他们的舞步。例如在某些近于失传,较传统的「八家将」阵头里,并没有时下所见的血腥镜头。他们阵式的开展,其实就是以舞蹈形式表现,并且藉此舞出五行八卦的布局。
这类较传统的阵头,其表现形式类似中国农村的「秧歌舞」,在这些秧歌舞里,舞出来的图案,就是以五行八卦为底本所设计的图案。至于这些秧歌舞,其目的主要就是扫除魍魉,以确保他们的生存空间。此外,中国的风水术,由于是依照五行八卦来进行布局,其所内蕴的军事思维,也可想而知。
(三)战术:先礼后兵
1.祭改仪式
在道教和一些民间宗教的科仪之中,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思维,大概就属「先礼后兵」这想法了。以「收内外煞」仪式为例,法师通常在仪式一开始,就忙于调兵遣将,请来各路神只压阵,并且按着各神只地位高低,大神就坐大位,小神就坐小位。
请来各路神只和兵将,并且准备好各类对战的器具之后;这时法师就接着请来各类凶煞,使其与这些神只和兵将对坐。
法师藉着这些神只兵将做后盾,接着就要求这些凶煞不要造成危害,若是听从就让其离去,不听就以法术将其押解收服。
2.普渡仪式
除了道教的「收内外煞」科仪以外,经常可见的普渡仪式,其实也含有「先礼后兵」的想法。无论是道教醮坛科仪中的普渡仪式,或是一般民间的普渡仪式,都有一个固定的普渡期间。在这期间内,人们以丰厚的祭物来祭祀各类孤魂野鬼;等到普渡期间结束后,如果仍有留恋不肯离去者,通常人们就会请法师来驱离这些孤魂野鬼。
(四)求和妥协
在台湾南部盛行的「烧王船」仪式,其主要祭祀对象是王爷。至于这些王爷身分为何?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王爷中,至少有一部份的原始身分其实就是瘟王,也就是带来瘟疫的厉鬼。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些王爷的原始身分逐渐被人淡忘。甚至现今这些王爷庙宇的主事者,都不太愿意承认这些王爷就是瘟王。
如果这些王爷当中,部份王爷的身分就是带来瘟疫的瘟王,那么某些地区王船祭活动的最原始意义,就是一种求和妥协的祭祀活动。也就是人们一旦意识到斗不过这些厉鬼的时候,最终就只好以隆重的祭祀来妥协了。在整个祭仪期间,一开始就先请来这些瘟王,请他们吃、住,并且赠与厚礼,最后再请其离开。
除了部份的王爷祭祀之外,在民间所祭祀的神只之中,若是追根溯源,也有几位神只的祭祀,起初就是出于信众的求和妥协,因此就祭之为神。代代相传之后,这些信众的后代也同样祭拜这些神祉,以致根本无法分辨这些神祉的本来面目。
批判与比较
综观以上的类型分析,可以发觉道这些仪式的设计,就是藉着模仿军事思维而建构。因此法师和道士或是心战喊话,或是布局攻坚,或是先礼后兵,或是求和妥协,很明显就是军事思维的展现。
这些战争场景的对象,就是凶煞。(注3)就某层面而言,这些人对凶煞的恐惧厌恶,与基督徒对魔鬼的厌恶,有类似之处。并且就前述的分析之中,的确有几个部份可以和基督徒信仰加以比较:
1. 道士的符令「奉(某神只)令」,与基督徒「奉主的名」,看起来好像类似。但是道士的符令,不仅是表示某种权威,并且还要施以交感巫术中的接触律巫术来附加灵力;然而基督徒「奉主的名」与此不同,就是当基督徒「奉主的名」祷告之时,是认知到主的名所具有的权柄就是最大的,因此不须再以巫术附加任何灵力。
2. 在与凶煞对战之时,法师和道士需要防护的装备,这点可和基督徒「属灵的军装」(弗六11~17)比较。一般而言,法师和道士的装备,都是从一具体可见的物品,藉由灌注灵力而成。但基督徒的军装却是由真理、公义、平安的福音、信德、救恩、神的道所组成。因此法师和道士的装备是物质性的,所以必须对此物质灌注灵力;基督徒的军装却不是物质性的,并且每一样都是真神大能的彰显。
3. 法师和道士在执行此类仪式之时,经常请来众多神只壮大声势,助一臂之力。但这其实隐含了一项认知,就是法师和道士也担心神只若是请少了,他们也怕斗不过凶煞,也就是他们对他们的神祉并没有十足的信心。甚而在某些时候,信众甚至要跟某些凶煞妥协,并且对其供奉祭祀,也再度证明这些护卫神只的能力有限。
4. 这种战争的性质,是属于灵界的战争。在仪式之中,法师和道士面对凶煞所带来死亡威胁之时,也必须依靠某个或某些神只做其后盾,来与这些凶煞争战。然而尽管有神只做后盾,这些法师和道士还要另外施行交感巫术,才能获取这种得胜的保证。只是对于道教和民间宗教的信众而言,若是认为藉着这样的仪式就可以胜过凶煞,恐怕是过于一厢情愿了。
5. 就基督徒的观点而言,带来死亡的黑暗权势,除非是藉着能够战胜死亡的耶稣基督才能战胜。(注4)因为耶稣基督「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4-15)。
注释:
1. 交感巫术是弗雷泽所发现的一种宗教现象,有「相似律」和「接触律」两种类型:
a. 相似律:交感巫术的一种类型,其理念是基于「同类相生」,把彼此相似的东西看成同一种东西。民间因此便藉由此种巫术,对那些被视为有神力的东西进行模仿,以便能同样获得那种神力。
b. 接触律:交感巫术的另一种类型,认为经由接触的过程,可将神力传递给被接触者,较为普遍的「开光」仪式就是此类思维的表徵。
2. mana的音与出埃及纪所说的「吗哪」虽相似,但却是不相干的观念。mana是指某种不.具位格的神力。
3. 「黑巫术」的施行,大抵也是军事思维和交感巫术思维的组成,但其应用对象却是人。
4. 圣经记载面对仇敌的「战胜」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这两种类型如下:
a. 第一种类型以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绕耶利哥城为例(书六1~16),是在对战之中直接战胜的类型。直到如今也有一些基督徒,强调只要信心坚定,也可依此模式获得胜利。并且在近年来,「绕城」也成了部份基督徒追求胜利的典范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强化不少基督徒的信心,但若是不谨慎处理,可能会使居民产生误会而招致对立。
b. 另一种类型是主耶稣基督所树立的,是一种必先经过死亡而又复活,以此战胜的典范。特别是他在被捕之时,不仅不让门徒动刀护卫他;在被钉十字架且受到嘲弄之时,也不为所动。这种典范不将周遭的人视为仇敌,而是直接与撒但对敌。由于带来死亡正是撒但的权势,因此这种典范所树立的「战胜」模式,乃是以不畏惧死亡,来战胜死亡的典范。
参考书目
1.白云观长春真人,《正统道藏》第10册(台北:新文丰,1995)。
2.弗雷泽,汪培基译,《金枝》(上)(台北:久大;桂冠,1991)。
3.李丰茂,〈《洞渊神咒经》的神魔观及其克制说〉,「东方宗教研究」新二期,(台北:国立艺术学院,1991),页131~155。
4. Mircea Eliade, The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vol.11, (New York: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1995).
抽言:
* 一般民间信众相信人一生下来,一生的「命」就已成了定局,但是「运」却仍有改变的机会。
* 法师和道士的装备是物质性的,所以必须对此物质灌注灵力;基督徒的军装却非物质性的,并且每一样都是真神大能的彰显。
* 「绕城」也成了部份基督徒追求胜利的典范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强化不少基督徒的信心,但若不谨慎处理,可能会使居民产生误会而招致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