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科医学会强烈赞同婚前贞洁教育,并建议所有学校系统以此代替「全面式性教育」。此立场是基于「公共卫生的初级防御(primary prevention)原则――以避免危险取代降低危险」,并支持「追求健康的人权」。
就各方面而言,青少年性行为对两性(特别是年轻女孩)以及整体社会皆有不利影响。十到十九岁的儿童与青少年比成人更容易感染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STI),因他们普遍拥有多位或较高危险的性伴侣,而且年轻女孩的子宫颈组织尚未发育成熟。美国疾病管制局(CDC)最近指出,在每年呈报的一千九百万性病新病例中,有百分之五十是青少年与二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新增的HIV病例中有百分之二十五未满二十二岁。换言之,在性活跃的青少女中,每四人就有一位感染至少一种性病。
细菌引起的性病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骨盆发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和不孕。病毒引起的性病通常无法治愈,包括疱疹、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和HIV。疱疹患者终生为疼痛的复发所苦,未发作时也可能传染给性伴侣,若经阴道生产传染给新生儿,可能危及婴孩性命。性活跃的年轻人与青少年九成身上带有HPV病毒,尽管HPV病毒通常具自限性,某些高危险种株却可能无法治愈并引发子宫颈癌,患者不但早逝,而且终生需辛苦仰赖昂贵的多种高毒性药物。据CDC估计,性病每年耗费美国医疗体系高达一百五十三亿美元。
青少年怀孕同样不利于社会经济,影响家庭、社区和整体社会。每年十三位中学女孩中就有一位怀孕,青少年怀孕会降低小妈妈接受教育与就职的机会、增加家庭陷入贫穷的可能,而且带给孩子长远的负面影响。举例而言,青少年妈妈的孩子比较可能早产、体重过轻;健康不良;学习不良;逃家;被施暴或忽视;成长于无父的单亲家庭。
性活跃的青少年即使没有感染性病或怀孕,也很难免于情感上的伤害。大体上,八名青少年中就有一位受忧郁之苦,自杀已升为青少年死因的第三名, 与性病罹患率同时上升。感染性病一直被视为青少年忧郁的导因,但是近期研究发现青少年性行为本身即为自尊低落、重度忧郁和自杀企图的独立危险因子(independent risk factor)。
研究指出,控制干扰因素(confounding factors)后,性活跃的女孩比性贞洁的女孩,在忧郁症和自杀企图上皆高出三倍;性活跃的男孩比性贞洁的男孩,忧郁症高出两倍,自杀企图高出七倍。这不只是巧合。科学家现在知道性行为会使大脑释放化学物质,使两方建立感情连结。连结的破裂可能造成忧郁,而且在未来更难与别人建立感情连结。
性行为的定义是接触生殖器官,包括以手抚摸和以口部、阴道与肛门进行交合。虽然只有透过阴道性交才会怀孕,但以上行为都可能感染性病,也都能造成情感伤害。避免各种性行为才是青少年百分之百安全、有效避免怀孕、性病与情感创伤的方法。可惜近四十年来「中立的性教育」强调「安全的性」、保险套和避孕,显然将我们的年轻人导向歧途。虽然贞洁教育的效果不易单独评估,因为很难将之从媒体和文化环境的相对影响力中隔开。
然而,贞洁教育延缓初次性行为年龄的成果已在严谨的科学研究中证明;举例来说,在最近评估的七个计划中,有五个显示性行为初发率有意义的(significant)降低(在其中两个计划中降低了一半)。期刊论文对以社区为基础的贞洁计划做了评估,结果显示这些计划有意义的减少青少年怀孕。根据2008年四月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的报告:「在十五个调查贞洁计划的研究中,有十一个对延缓初次性行为有正面成果。」研究与评估学会(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的评论指出:「贞洁计划有意义的长期减少(significant long- term reductions)青少年性行为。」更不用说其余数百项未经评估的施行中计划。
因为协会支持贞洁为本的性教育,外界开始注意不同教育纲领在科学上的争议。大部分的性教育课程可被归入两个分类,婚前守贞或是全面式性教育(或称为「安全性教育」)。近来,贞洁教育被批为未教导关于保险套的重要健康知识;其实贞洁教育课程并不反对使用保险套,而是守贞排除了保险套的需要。贞洁教育课程并未忽视保险套在预防性病上的用处。相对来说,全面式性教育课程错误地强调保险套的功用,让青少年以为保险套保证性行为的安全。事实上,自从2000年国家卫生研究所做了相关报告,就有很多相互矛盾的医学文献在探讨保险套预防性病的功用,至今仍有许多未解的争议。青少年应被告知保险套不能保证避孕或预防性病。
学会的立场是支持婚前守贞教育,而且不像其它教育纲领,学会也了解青少年脑部独特的神经科学。青少年脑部的额叶皮质仍在发育中,对于情感的刺激无法持续作出一贯明智的决定来控制青少年的行为。研究员Jay Giedd等人发现,生理上,年轻人的脑部在大约二十五岁之前,无法做出完全成熟的决定。
因此,论到性教育,青少年必须被重复、明确的教导,如同警戒抽菸、毒品和酒精饮料的教育课程一样。仅强调避孕方法不仅弱化了父母亲的权柄和守贞信念的强度,也强化了被媒体无孔不入地渗透(却是错误)的观念――把性活跃描绘成不只是青少年,更是人人都热衷的行为。青少年的脑部还无法处理这些混淆的观念,家长和老师必须成为青少年的「代理额叶、解决问题的法宝」,并设立坚定不变的标准。青少年需要重复、明确而且持续不断的指引。
许多家庭关心性教育,美国儿科医学会建议家长,要深入了解孩童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内容。由美国性资讯与性教育联合会(Sexuality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 SIECUS)草拟的「国家性教育指导纲要」极力强调从幼稚园开始实施「中立」的性教育。但根据这些纲要,五至八岁的孩童不只要认识人体模型各个部位的名称,也要能定义性交和手淫。
总体来说,这些全面式教育计划只强调「安全的性」,许多此类计划也提供青少年附带详尽保险套示范的情色资讯。有些计划则提议各种刺激性欲的触碰(体外性交)不会造成怀孕;但如此却仍可能感染性病,而且依据年龄及各州规定,某些触碰的行为可能会触犯法律。此类计划会使未发生性行为的青少年打破两性间自然的界线,甚至鼓励性行为的尝试。另外,许多计划强调青少年不需家长同意即可取得避孕用品,甚至因此建议不须和父母讨论这类议题。
减少家长的介入消除了一个对性行为最有效的威慑力量,也就是父母所设立的规矩。父母对婚前性行为的坚决反对,已有研究显示可以延缓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年龄。家长的榜样和「宗教虔诚」也有类似的保护效果。由虔诚实践信仰、参与教会团体的双亲抚养的青少年,比较能够守贞。成功的性教育需要家长参与,并鼓励孩子进行敞开的沟通。
美国儿科医学会也认为,家长应当关心目前政府对性教育的立场和经费分配。全面式教育获得的经费比贞洁教育高出七至十二倍;然而,根据美国卫生福利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最近的报告,全面式教育用在青少年身上的时间根本比不上贞洁教育。
2004年,加州议员Henry Waxman在国会提出报告,批评贞洁教育课程的医学根据。麦瑟麦迪卡研究(Mathematica Study)也提出类似的批评。不过在2007年,美国卫生福利部使用与Waxman议员、麦瑟麦迪卡研究一样的方法,对全面式性教育计划进行大规模评估,结果发现该计划并没有更好的医学根据。此评估也发现全面式教育根本不全面,讨论「安全的性」的份量远多出讨论守贞的七倍,有些计划更是省略不提守贞。没有一个计划仔细区别减少和消除性行为危险之间的差异,几乎每个计划都没有论及早年性行为造成的情感创伤后果。虽然有些全面式教育计划在减少「未保护」的性行为上小有成就(九个计划中的七个),在延缓初次性行为上也有微幅成效(八个计划中的两个),但这些影响力都无法持续超过六个月。
根据2004年的左格比民调(Zogby Poll),百分之九十的成人和青少年赞成美国儿科学会的立场,也就是青少年需要坚定的贞洁教育。婚前守贞的教育计划不仅能延缓性行为,更帮助青少年建立正面的人格特质、订立长期目标,并发展健康的情感关系。此类计划提升坚固婚姻与家庭的可能性,而这两者是延续、坚固国家的最必要资产。
◎本文经美国儿科医学会许可进行非官方翻译,原文载于http://www.acpeds.org/Abstinence-Education.html
本文与路加传道会网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