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论坛》

| | | | 转寄

提前学测以带动高中完整教育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随着个人申请成为大学入学主流,很多高三生在推甄成功后就不再积极地参与高三课程,造成教学现场混乱。最近有教育团体提议将学测延后与指考合一。但此议明显误解这两类考试的功能,也与去年已公布的高中新课纲设计之适性发展精神冲突。果若实行恐使台湾社会对于来势汹汹的少子化与贫富差距问题更无以招架。

要一致地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在于如何使大学招生与高中教学有更紧密的连结。笔者认为学测时间应该提早至高二结束就实施才是正途,不仅减少对教学的干扰,也更能落实高中新课纲之设计理念。说明如下:

一、台湾未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少子化与老年化。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不能再单以考试来筛选学生,而是要藉由教育制度拉拔起每一位都成为可用的人才。因此教育部应在高中端投入更多资源于适性教学,藉由拔尖扶弱以提升整体的人口素质。这部分目前因为大考绑住教学而远远不足。

二、学测本意是检验高中基础素养与能力,并作为进深、加广或补救等适性课程选择的依据。细究新课纲的设计,最适当的时间应是高二暑假,而甄试则参采高中三年所有在校表现(包含高三适性课程)。如此约有一年的时间让高三生好好补救、加深或加广地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这才算是高中三年的「完整学习」。

三、就大学端而言,高中适性学习成果若能被采计于甄试,可以帮助学校甄选到探索动机更强、学习能力更好的学生(而非只是会考试者)。但大学应成立招生专职机构以发展更有效率与系统性的甄选办法,建立长期追踪的资料库,以提高甄选的有效性及可信度。

四、在校外补习猖狂的今日,经济弱势的学生其实已难再凭大考翻身。若这些学生能在校内(无需校外)的课程得到适性学习的机会,再藉由各大学针对此族群的甄选计画来综合考量,我们才有机会改变过去入学制度对弱势不公的窘境。

五、兹以新课纲中的选修课「程式设计」为例:由于非为大考科目且因其他考科的时间挤压,学生没有时间与动机好好学习演算法,因此程式相关课程实则难以开设。结果高三同学选择资讯相关科系者如同盲选,反而浪费个人青春与国家资源。

当然,强化高中适性教学仍有不少技术面问题待克服,但此时再不改变就一定会后悔。从台湾社会未来的发展与需求来看,学测若再延后等同于联考复辟,必更压缩适性学习的空间。但是将学测提前以落实新课纲的精神会是一个带动适性教学的重要契机,方得以建构真正适性而完整的高中教育。关心教育者需要以更宏观的视野来作仔细的评估。

注:王道维(国立清华大学教授)、赖和隆(台北市立中正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