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品格蜡像馆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人文与理工之争
有次在教会的爱宴,我的对面坐了一位父亲跟一位正在就读国中的儿子。因为坐得近,我想不听到父亲「训勉」儿子的话都很难。训勉的内容其实不外乎要好好用功读书,将来考个好高中(最好是国立的)、好大学(最好要读理工科系)之类的。

像这样的训勉我们小孩从小到大不知道要听师长、父母说多少次,听听也就算了,但是那天儿子不晓得是向谁借了胆,居然敢说:「读五专也不错啊。」父亲当场的回话就是:「读那种东西的人将来有甚么用!?」

「那种东西!?」我心里顿时有种被冒犯的感觉。那位父亲自然是认识我,只是不熟。当时我已经在大学里读中文系,大概他不知道我是五专毕业后才去读大学,否则不至于在我面前把这话说得这么大声。

好几年以前,我还在五专的电机科为着毕业证书努力的时候,萌生了一个想法:毕业后再也不要读电机!经过祷告之后,我决定毕业后要去报名大学中文系的插班考试。那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读中文系将来毕业要做甚么吗?」后来在我的坚持下,他们做出第二个反应:「好啦,去当老师也不错,薪水高、还有寒暑假可以放。」好像读中文系的人只有当老师一途……

从现实面来说,人文科系的出路的确不如理工科系多,工作的薪水也比较低。虽然中国人有句老话说:「行行出状元。」但那只是嘴巴说说,从实际的层面(钱的层面)来说,大家多半还是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而且在理工科系里还有等级的差异:大学比技职体系好,公立大学又比私立大学更优。

过往在中文系学习时,教授们常常说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些中文人「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人文科系的好处,因为它所读的内容都是关乎人心、关乎真善美的事物,所以人文科系毕业的人多半都有些文人气质,品格也较好。

品格是甚么东西?能吃吗?
品格当然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帮你赚钱,但是品格是决定一个人有多少价值的依据。你也许会羡慕一个年薪破千万的科技新贵,能够开名车、住豪宅;也会羡慕拥有极大权力的人,过着一呼百诺、众所瞩目的生活;更可能羡慕某明星的相貌,而想带着大笔的钞票去求整型医生在你的脸上动刀。但你不一定会尊敬这些人。反倒是偶然在电视新闻上,看见许多自己并不富有却乐于助人的故事,或者你看见有人奋不顾身的拯救陷于危险中的人,你会对这些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所以品格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薪水不是。

在后现代的解构思维下,许多传统、旧有的观念都已被拆解的分崩离析。然而在一味破坏的同时,我们却忘记了我们所破坏的,其实是人性中永恒不变的善良品格,以致于整个世界加速开往毁灭的终点站。

圣经中的品格
圣经是流传超过数千年的经典,其中所记载的人物故事,都具有历久弥新的性质。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刘三(刘晓亭)长期在宇宙光杂志上,连载《品格蜡像馆》专栏,以科幻小说的笔法,重新看待、书写古老的圣经人物故事,及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品格,如负责任的摩西、勇敢的约书亚、热情不灭的保罗、勤奋上进的提摩太……。

这些都是我们认知中传统到不行、老掉牙的品格,但是经由全新的诠释,以及数十年的失败教改之后,我们才赫然发现,这些品格其实才是我们最需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的东西。我们的下一代不一定需要读名校,不一定需要在考试中得高分,不一定需要赚大钱,不一定需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们一定需要具备这些品格,这样他们才能安稳的度过惊涛骇浪的人生。


本文原发表于作者的部落格:草原狼的迷雾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