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说,这些电影创意十足,拍摄手法绚丽辉煌,而且我知道,仔细去看每一部电影,收获应该都会很多。但是我心里还是隐隐觉得不妥,似乎有个什么东西,就是不对劲。
然后我想到了最近在读的那本The Truce of God(直译是「停战的上帝」)。应该是这本书,让我觉得这些电影有点不对劲。这本由Rowan Williams(目前为英国圣公会的坎特伯利大主教)所写,谈和平的小书非常精采,有好多句子,都会让我想要抄个十遍八遍。而书中第一章,Rowan Williams谈的就是科幻、惊悚、灾难电影。Rowan Williams认为,科幻、惊悚、灾难电影常常畅销,而且络绎不绝,代表这些电影正反映了许许多多人内心的某些想法与投射。
不可否认,这些电影常会谈到人与人之间如何团结合作,以勇气去迎战各式各样的入侵者、迫害者、邪恶势力和大灾难,有着丰富的激励人心元素。可是,Rowan Williams指出,这些电影其实还传达了另外一些印象,只是这些印象,很少有人去注意。那印象就是,这种侵扰我们生命、破坏我们世界的势力和威胁,是「外来的」,是「病态的」,是「人所无法避免的」,甚至是「非人类的」,人类只能全然被动的承受,在迫害灾难中找出路。
更进一步讲,这种「灾难是外来的」观念,让人们有种错觉,认为各种导致世界失序、混乱的元凶,可恶是可恶、可怕是可怕,但是那是「别人」所导致的,是「其他生物」的责任,是「外星人」搞的鬼,我们只是个被动而无辜的受害者。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宿命观」,一切灾难都已注定,我们虽然不是「罪魁祸首」,但也因为这样的自以为「清白」,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变的只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
宿命、被动、无辜、受害,正是灾难电影背后所隐藏的四大危机。毕竟,大地震一般小市民如何预防?大白鲨要吃人我又能奈它何?疯狂杀人犯闯入我家,难不成还是我自己邀他进来?彗星自己要撞地球的,是上帝的创造有问题,我除了自认倒楣,还有啥可能?我们慢慢养成习惯,让自己脱离一切事端之外,洗干净自己的双手,做个无辜又可怜的受害者。
该如何扭转这种宿命、被动、无辜、清白的想法?要怎么抵抗铺天盖地而来,抢档期占排行的科幻、灾难、动作、惊悚电影?从这角度讲,最近刚出炉的小说《圣徒叔叔》,其价值就更显重要了。这本小说开辟了一条路,让读者看见,我们可以用家庭,来抵挡灾难中自认无辜的念头。
曾得普立兹文学奖的北美作家安.泰勒,在所写的《圣徒叔叔》中,承继了她一贯书写家庭的作风。家就是一个人人都负得起责任,都能展现一己能力的地方。家里面有风暴、有地震、有灾害、有冲突,可是这风暴灾害冲突地震,不是大银幕里那让人显得无辜的超完美风暴、外星人入侵地球,反之,这风暴灾难,是我们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责任的。嫂嫂孤独,是不是我们没有多点时间关心?奶奶脾气不好,我们是多所体恤包容,还是任性离家出走?先生沮丧,我们是体贴鼓励,还是拿着薪水单多所压迫?哥哥职场上受挫,我们是划清界线老死不相往来,还是愿意与他谈谈,与他一同找寻出路?
在家庭里,我们可能也会有宿命感、有无辜感,有时候得被动承受。但是家庭更多时候是等着我们去开创机会、去承担责任,去磨练主动的地方,安.泰勒一次又一次巨细靡遗地描写家里面的冲突、张力,以及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妻子丈夫间的爱恨情仇,其实正是一次一次和银幕里的死神、彗星、鬼魅、外星人交手,打败无辜、被动的宿命,将责任、承担、主动、开创的能力,再一次抢夺回来,放回我们手中。
◎一场灾难的发生,我们真的没有责任吗?――《圣徒叔叔》里的伊恩如果把话忍住不说,他的哥哥、嫂嫂是否能免于一死?
◎难道我们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人,使他们免于祸害吗?――《圣徒叔叔》提醒我们,连一个七岁小孩,都有勇气去照顾两个弟弟妹妹。
◎面对死亡,我们只能坐以待毙?――伊恩一肩扛起养育侄子侄女的责任,让他们虽经历父母双亡,仍旧能够在呵护中成长。
◎活在世上,我们只有被动受苦的分?――每年圣诞节端上一桌「法式冷盘」,就有能力把爱和希望、记忆与温暖,留给身边的每个人。
是的,安.泰勒的《圣徒叔叔》和其他一系列关于家庭的小说要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悔改」的能力。我们有能力回过头,从过去的生命中看见自己的不足与软弱、失败与犯错,然后勇敢地承认这样的不足与软弱,并且敞开胸怀,让自己做出改变。这个能力我们可以在「家」里面学到,也可以在工作职场、在每个地方学到,慢慢地,这个能力就会扩大,影响到我们更多的朋友,影响到整个社会。
生命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不是外来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身分也很少只有被动与无辜。不需要拥有某种超级能力,不需要装备最尖端的武器,只要认认真真地去过生命中每个平凡不过的日子,在一次次的悔改中勇于负责、勇于做出改变,我们都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