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道维 2010.01.31
Q: 我可以接受也明白要在神的面前谦卑,但不懂为什么要承认自己是罪人?只因耶稣为世人承担罪,被钉在十字架上吗?人不是本性善良吗?我的本名叫XX。谢谢您的答覆~
(原为作者部落格里隐藏式留言,经提问者同意,将回覆略为修改后发表如下。)
Dear XX:
谢谢你的回信与贡献你诚挚的疑问。作为一个学校老师与学术研究者,我常在想一个好问题还是一个好答案比较重要。慢慢地,我相信前者可能更有价值。因为面对宇宙大地,我们所知的总是远远少于我们所未知的。
一个好答案也许可以暂时地令某些人满意,但一个好问题却更可能连接到那绝对超越的上帝,引导我们永不停止地追寻与认识到他。在那之前,上帝却更是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些问题的原因!―― 因为他赐与我们与众 (动物) 不同的头脑来思想。你的问题都是好问题,所以我希望你对上帝的思考与寻求不会因为我有限的回答而终止。愿他亲自带领你走这一段路程,直到他自己的面前。
一、关于罪的问题,我相信你可能已在基督徒朋友间听到很多,我不确定如何开始会对你更有帮助。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到,除了我们这些「乌鸦嘴」的基督徒外,这社会上几乎没有人会提到「罪」这个字。唯一可能的机会大概都是从电视报章上那些关于社会新闻的报导。所以,也许你心中对「罪」的印象都是那些在监狱里的人才会有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那些自称是罪人的基督徒应该先进监牢再谈,不是吗?
其时,对于我们这些虽不完美,但也还不赖的「平凡人」,温文儒雅的中国人多是用「犯错」或「过犯」等较中性的词来描述。正如《左传》里的这句名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里,「过犯」比较是「对错」的问题,而非基本的「善恶」问题。这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比较是在「认知」的层次,而后者比较是在「动机」的层次。认知上的「过犯」需要的是「教育」,但动机上的「恶心」则是需要像「正心诚意」之类的修养功夫。而真正「罪大恶极」的人才需要「悔改」,弃绝自己的想法或习性。因为这个强调点的不同,所以在接受孟子「人性本善」下的中国文化,就比较强调「教育」的重要,其次才是个人修养的功夫,但要提到悔改道歉就非常不容易了。在佛教思想中,谈到内心的欲念愚昧比所有其他宗教都还要多,还要细,但我们一般人比较常听到接近「罪」的词汇大概就是「造业」,着重点在其日渐累积的性质与对因果轮回的影响。解决方法是必须藉修行而有「正见」与「正识」,同时藉由行善积功德来抵消累积的业障。这些虽然都很像基督徒所说的「罪」,但是听起来则是顺耳多了。
因此,为要回答你的问题,也许我们首先要了解,
这个「罪」在基督教中的意思与一般杀人放火的「罪行」不同,也与一般宗教道德学说的「过犯」或「恶心」不同;它在圣经里有时指的是一种更根本的「罪性」。一般的法律是要藉身体金钱上的处罚来约束外显可见的「罪行」,而道德规范是要藉我们良心的羞耻感与教育来改变我们的「恶心」或「愚昧」。
但基督教的「罪性」更着重于人心根本的「品质」问题,而不只是「表现」的问题。例如,如果我们接受「人皆有过」,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再追问下去,是怎样的「人性」以至于对「犯错」如此没有抵挡能力?我们有可能「改善」这个脆弱的人性品质吗?如果源头未能改变,在下游一直努力去污除臭是不是反而本末倒置了呢?
二、这样看来,所谓「人性本善」的概念其实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起初的心志是否是纯洁无瑕,另一个则是有没有能力更追求至善的能力。但其实,只要我们一但肯定后者,那前者是善是恶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按此而言,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学说 (除基督教以外) 都是肯定后者的,
都相信「人的本质」并未彻底败坏,只是一时被迷惑或污染,因此认为人类是可以藉由自我的提升而在人生某个阶段达到无罪 (不管如何定义) 的境界,甚至宣称可以与更广大的天地 (或神明) 默化同心;所「需要」的则是各种各样的仪式、教化、修练、学习、看破、正识或体悟等等。这就是为何「人皆可以成佛」或「人皆可以成圣贤」等
「圣贤仙佛」思想在东亚与南亚文化圈里是如此重要,因为它形成某种「标竿」作用,让一般的读书或修行人有一种「有为者,亦若是。」的正向生命力量,帮助自己不断进行所谓的「内在超越」(新儒家语)。正如孔子自己所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但仔细一想,如果连孔子要到七十岁才能到「不逾矩」的境界 (他只活了七十三岁),那我们一般人又会是如何呢?
其实,稍微冷静的想一想,这样的结果在逻辑上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因为如果不认识有一个超越人类的上帝,如果不知道在「人类」自己以外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人当然会把自己最理想的灵性景况「自定」为标准。只不过不同的宗教术语对最终即的状态所侧重的点有所不同罢了。以上所说的是一个整体的架构问题,并不需要牵涉到个别宗教的教义与形式上的细节部分。但是,难道这些就是信仰或人类灵性的全部吗?
三、现在让我们从另一个方向来思想,
如果在人类全体以外,真有一位创造天地的上帝,那这样的「灵性」标准是不是就不应限制在人类自己的理解与经验当中,而是可以有了一种更永恒与超越性的意义?这正是上帝所藉着圣经想要说明的。以他造物主的身分来看,我们做为一个被造物,都是不及格于他原初的期待,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因此都是罪人。
虽然世界上宣称有神启示的宗教并不少,但真的只有基督教的圣经敢这样冒大不讳地宣称所有人都是要悔改的罪人。上帝对我们的期待 (或说是标准) 并不只是没有做妨碍别人的事情 (法律),也不是只是多做好事,造福别人 (道德)。因为那些都只是我们「
本来就该」做到的部分,是必须的,但并不代表足够!
如果用更具体一点的方式来描述,上帝希望我们爱那些仇恨我们的人,甚至为他们牺牲自己而不求回报;上帝希望我们不但不说谎话,连在心里有想要隐瞒的邪念都没有;他希望我们完全饶述那些曾伤害我们的人,回应他们以一个真心的拥抱;上帝希望我们不但不拿别人的东西,而且还乐意给予,毫无眷恋;上帝也希望我们和宇宙中其他的被造物一样,衷心地荣耀他的名,为他而活;犯了错能改过当然很好,但他希望我们知道所有的过错都是有无法逆转的后果,是无法事后被弥补或用功德抵销的。而就算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切事之后,仍应该在众人与上帝面前诚实地说,这一切都算不得甚么,我们只是做一个「人」所当作的事……我不敢说那些圣贤仙佛的一生在圣洁的上帝面前是否足够「纯洁无瑕」,但我知道,你知道,我们都不是,所以我们都是罪人。
四、因此,很清楚的是,
如果人类真是宇宙的中心与主宰,就没有人需要承认自己是「罪人」―― 因为我们只需要比谁比较好,有「圣人」做榜样就可以了,不必用那么严重的字眼来伤害自我的尊严 (除了对那些万恶之徒)。希望你现在可以了解,实在不是基督徒自己喜欢想像出一个上帝来给自己找麻烦,而应该说真正的上帝实在是太伟大了,太超越了,以至于我们若是要按照他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就真该羞愧的无地自容。《以赛亚书》四十章有一句经文:「
万民在他面前好像虚无,被他看为不及虚无,乃为虚空。」这不只是因为我们暂时不能达到他的标准,
而且这个差距是不能凭自己的方法弥补的。因为这个「罪性」所描述的不但是内心的,而且是灵性上的,是与上帝有关的。在夜阑人静的时候,这是我们不能欺骗自己的地方。
从因果来说,必是先有灵性上的「罪性」才会带来内在的「恶心」,因为内在的「恶心」才会带来行为上的「罪行」。我们的确有可能用某些修练的方法暂时除去「恶心」与「罪行」,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罪性」!这是一个「品质的」(qualitative) 问题而非「数量的」(quantitative) 问题。所以基督教实在不是要否认一般宗教修行或道德情操的重要,但是那些其实是在一个封闭且被扭曲的人性中所建立的;而不幸的是,这种扭曲是人自己所看不出来,只有超越人的上帝知道。这个「罪性」也不只是一层尘埃在明镜上,而是明镜本身已有破缺,再怎么擦拭也不可能恢复。如果你怀疑是不是真有这「看不见」的罪性存在,也许你可以想一想,所有的父母学校不是都在教小孩「好」的东西吗?起初纯真无邪的孩子如何能开始变得有「恶心」?任何一个作过父母的都知道,就算一个孩子起初是多么的善良纯洁,但他要学坏的速度绝对比起学好的速度快的多了(远在被这社会污染之前)。而这绝不仅仅是「善恶」的相对定义问题,否则我们就是在自欺欺人了。
五、所以基督徒在谈到人的「罪性」时,实在不是在标榜自己或是在定罪别人。我们是带着很沉痛的心在述说这个事实。(对于那些喜欢用这些字轻易论断别人的基督徒,上帝必会审判他们!) 就算这社会上的人不喜欢,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事实啊!难道创造天地宇宙的上帝是我们凭自己喜好可以选择的吗?就像如果我的学生不喜欢牛顿的万有引力,但并不代表他可以从八层楼跳下去就不会因此受伤!
「真实」常是苦涩的,因为不能按照我们的喜好来改变它。但也因为如此,这个真实才有可能成为我们最坚固的倚靠。
但我们完全可以体会,一般人也许可以接受自己的不足,但是仍然很难接受自己的无药可救。因为那几乎代表的是毫无希望,毫无可取。
但耶稣基督的福音的核心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仍然是有盼望的,只是它并不在我们自己手上!一个破裂的镜子只有重新被送进窑炉中煅烧重造,才有可能恢复平滑明亮。而对于一个「人」,他所需要的是「重生」,开始有一个从上帝来的新生命 (不受旧有罪性影响的生命) 在他内心,使他可以开始顺着这个新的生命来活出他在上帝面前真正的自己。但谁可以有资格能被「重生」呢?犹太人没有资格,基督徒也没有资格,世界上没有人有资格。根据圣经,只有那些真正能谦卑地来到上帝面前,
承认自己是个罪人且「无资格得救」的人才「有资格」蒙这怜悯。而吊诡的是,这样看似毫无盼望的自我否定,在上帝的计划里,却可以成为那人可以新生的开始。所以,
帮助自己灵魂进入天堂惟一的路,乃是先承认自己本该留在地狱里。如果基督徒的上帝是假的,不存在的,我相信没有人会发明这种信仰来宣传,多么怪异啊!多么令人讨厌啊!所以,以上的讨论最后都会归结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上帝有多大,我们对自己的景况能认清到多深。这需要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一颗诚实、谦卑、与勇敢的心,才能正视自己面具下的丑陋,来到上帝面前,寻求他的宽恕。
我知道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有许多地方未能尽述的。我甚至可以猜测到你接下来可能想继续问下去的问题。其实,我也还不太满意自己的回答,也必须承认在不同文化或宗教中对「人性」的看法是可以有更深入的探索,就更别提在上帝心中有更多的奥秘是我还不明白的。但因为篇幅与时间的缘故,我想暂时先停在这里,希望总是有一些帮助。如我在起头所说的,一个好问题是值得不断去探究理解的。我自己也会希望不断地追问下去,寻求更全面与扼要的认识。但不论走到哪一步,让我们不但是用头脑去提问,也应该适当地预备自己的心来接受这些答案所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不是吗?因为上帝也正全心地在等待着我们呢!
关于作者:
http://www.phys.nthu.edu.tw/c_teacher/dwwang.html
欢迎参观作者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dawwei.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