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凤翔 2005.04.03
幽默大师林语堂晚年,写下了他的《信仰之旅》。他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大学时离开信仰,当了三、四十年的异教徒,六十五岁时又回归基督教。他自述回归基督信仰的过程。林语堂相信有许多人会设法从某种哲学或宗教找到对自己所作所为,自己的动机和命运的解释。但他认为人文主义不够,人类如果要继续生存,需要接触自身以外,比人类伟大的力量。而东方有东方卓越的道德教训和宗教制度,例如佛教和道教,可是他在这两种宗教中没有找到需要的解答。道教的先知,老子教我们回归自然和对进步的警惕的说教,亦不能帮助现代人解决问题。然而在基督信仰里面,上帝不再是无形的,他经由耶稣变成具体可见,就是完整、纯正的宗教,而不是假设的宗教。
林语堂在中西文化相互冲击回荡之下,他最终选择了基督信仰,不是出于理论哲思的辨证,而是出于一种对于伦理生活的信仰不可理喻的直觉回应。他认为,「没有中国人会因神学辩证而信耶稣,却是会因着基督徒的好行为到教会。」而他本人之所以接受耶稣,是因为他认为耶稣能带人们进入上帝完美的道德伦理世界。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活出了人生最高的境界—宽恕的爱。在这个世界理想崩溃、道德混乱之际,唯有耶稣基督能拯救众人。
林语堂很讨厌神学讨论,他说∶「在耶稣的话里,没有需要详加询问的事情,没有平凡人自己不懂的事情。在耶稣的话中,没有神秘的定义,没有危险的推论,没有自我欺骗的辩证法,许多神学不过是口舌讨论,徒然造成教会分裂而已。」林语堂认为信仰就是心灵与诚实的敬拜,信仰的核心就是「要爱上帝和爱我们的邻舍」。林语堂曾比喻,他要的是莎士比亚,而不是别人对莎士比亚的诠释,因为再有名的诠释只会阻挡我们认识实体。而神学就如同别人对莎士比亚的诠释,常削弱了耶稣教训的力量及简易。耶稣的话,本来都是显而易懂的,没有深奥的逻辑理论,没有复杂的观念,男女老少皆懂。因此林语堂心仪史怀哲,因他认为史怀哲就是简简单单地把基督信仰的核心「要爱上帝和爱我们的邻舍」给实践出来。
然而若林语堂不够了解史怀哲,史怀哲绝非没有神学,甚至史怀哲是一位知名的神学家。
史怀哲、巴特、保罗田力克,这些历史上知名神学家,第一个老年得志,身旁围绕着诸多崇拜的女性,其妻子海莲娜史怀哲得到的是孤单一人、苦涩的丛林梦;第二个跟女秘书住一起,每天面对面脑力激荡,建构伟大的神学巨着《教会教义学》,而他的妻子与孩子天天得忍受这种难堪而痛苦的婚姻状态。第三个则宣称需要有婚外情的冒险,来维持婚姻,他的妻子痛苦之下,也去搞婚外情来证明自己,最后两个人争相搞外遇。
若知晓这些神学家的劣迹败行、爱欲纠葛,大多数的信仰单纯的读者们,也就是林语堂认为「不会因神学辩证而信耶稣,却是会因着基督徒的好行为到教会」的中国人,多半更是看见神学的无用,以及提问「究竟是怎样的神学、怎样的信仰,会使人伤害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至于林语堂本人若还在人间,或许会说:「你看吧,我就跟你们说神学真令人讨厌。」
神学当然不是全然无用,在教会史上,好几次神学都完成了其时代使命,好比马丁路德改教运动,让基督新教从当时已然腐败的天主教脱离而重生。只不过近代许多神学理论,却很多是在人性扭曲复杂、道德沦丧的景况下所产出。这算不是上是什么新闻,事实上越来越多欧美神学院或大学里的宗教研究所,不需要罪蒙赦免的基督徒资格,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能入学就读,无神论者、佛教徒、回教徒、一般民间信仰或新兴宗教徒都可以写洋洋洒洒一大篇的基督教神学论文,他们能架构出精彩华丽的基督教神学理论,甚至也能在神学院教书。然而基督信仰之于这些人,不是生命的活出,而仅是一种学术研究,一种赚钱糊口的工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