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
你说的改变是什么?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钱伯斯宣布「走出埃及国际组织」正式关闭,令我百感交集。
我自己从未接受过修正治疗法(reparative therapy)、性取向逆转辅导(re-orientation counseling),或参与「走出埃及」的支持小组,所以无法从个人亲身经验述说其利弊。我只知道基督赎罪之爱剧烈地改变了我的生命。
这个被改变了的生命,不再照自己的倾向生活,而是遵行基督的标准——过去是毒枭,如今已超过十五年不再沾染毒品;多年来曾公开过着同性恋生活,而今过着圣洁的单身生活;过去轻视和侮慢父母,如今和父母一同服事上帝。基督赎罪之爱显然使我的生命经历了蜕变。
这不是「同性恋到异性恋」的转变,也不是「一祷告就逆转性倾向」的改变。基于此,对于「走出埃及」不再倡导性倾向的改变,我感到极其欣慰。尽管上帝不会祝福同性之间的性行为或情侣关系,异性恋却不应是转变的目标。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牧师说:「异性恋并不能保送你上天堂。」圣洁是我们的目标,不论是有异性性吸引或同性性吸引的感觉,我们都蒙召活出圣洁。性的圣洁意味着只有两者中的一种可能:若已婚,就当持守对异性配偶的完全忠贞;若单身,就当禁戒性生活而持守对基督的完全忠贞。
我认为「走出埃及」的弱点之一(有意或无意)是缺乏强调符合圣经原则之单身生活,导致过分强调异性恋婚姻。在今天的文化中,单身被视为一种咒诅。如果单身成为咒诅,就难怪婚姻变成一种权力!约翰.派博(John Piper)牧师指出,不幸的是,许多基督徒把婚姻看为一种偶像。我们已经把婚姻抬至不应有的地位,使之等同于幸福。然而,婚姻或配偶永远不应成为我们至终满足的目标。唯有基督才是我们的满足。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七章写道,单身不仅美好,甚至是一种恩赐(该词的希腊文为charisma,恩典之礼物)。但是,伴随恩赐而来的不仅有祝福,也有艰难。因此,没有自己家人的单身者,更需要基督的肢体成为其家人。
单身不应是等候被修复的「工程」,不应以惋惜相待,单身者不是二等公民。他们可藉由单身荣耀上帝,丝毫不亚于已婚者给上帝的荣耀。如果基督徒不能重新寻回合乎圣经对单身的正确观念,就还未预备好在性的议题上有所了解或去服事。作为新约的百姓,重点不再是传宗接代和家庭,而是重生和教会。
不论基督徒是否同意钱伯斯的声明和道歉,的确,许多基督徒认为,同性性行为和同性之间的情侣关系是最邪恶的罪,因此他们蔑视同性恋者。的确,为了真理而牺牲恩典,并无法体现以福音为中心的生命。我们必须为这种假冒为善的作风悔改!难道不该向万民宣讲福音吗?教会鼓励信徒对福音未得之民(穆斯林、亚洲的少数族群以及南美的部落)、穷人(无家可归者和贱民)以及弱势群体(被性侵犯的人和感染爱滋病的人)施与怜悯,却极少关爱美国为数最多的未得之民——同性恋(LGBT)群体。
我们还必须辨别,受同性吸引(有人称「吸引」为性倾向)本身并不是罪。感受到同性吸引或性诱惑可能导致犯罪(比如性贪恋或性行为),但吸引本身并不是罪。耶稣「也曾凡事受过试探——只是他没有犯罪。」(来四15)所以,当被定罪的不是「所是」(being),乃是「所为」(action)。与其笼统地说「同性恋是罪」,倒不如更准确地说「同性性行为,同性间的情侣关系和淫荡的念头」是罪,得不到上帝的祝福。
正如有些人的错误是过于强调真理而怱略怜悯,另一些人的错误在于过于强调怜悯而怱略真理。这种愈演愈烈的错误,将「爱」等同于「不要论断」,使得「爱人」、和当面「指出错误」形成错误的对立。当然,在关爱之前就严厉地指出错误,可能不是最好的做法,我们不应总是一味地批评。但是,基督徒的确蒙召要帮助弟兄姊妹看到自己的缺点。爱的确是要「以怜悯和恩慈之心指出他们的错误」(太十八15)。我们都知道第二条诫命是「爱邻舍如己」(太二十二29;可十二31;路十27),这出自利未记十九章18节。然而,极少人知道前一节经文:「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圣经并不认为爱和凭爱心指责互相悖离。因此,真正的爱是像基督那样——「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一14)这才是合乎圣经的爱。
随着钱伯斯宣布正式关闭「走出埃及」,有人欢喜有人愁。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事工有开始有结束,当地敎会有聚有散,人们来去匆匆,我们的盼望绝不应寄托在事工、教会或任何人身上,而必须在耶稣基督这磐石上。永不改变的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正是这福音彻底的使死人复生,使黑暗变为光明。正是这福音已经、并继续更新我的生命。「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
●校园杂志2014 / 7、8月号
本文与《校园杂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