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
一探《达文西密码》底蕴 |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 啊!李奥纳多•达文西 《达文西密码》终于轰动上映了。原先很好奇电影要如何改编同名的小说, 并且打算看完电影以后,再写一篇有关原着小说的文章,因此让甚少涉足电 影院的我也打算看个究竟。结果《纽约时报》的一句「看电影比小说还长」 减了我一半兴致,后来陆陆续续看到的影评也都嫌电影枯燥无味,就更没必 要花钱让自己度过两个半小时的沉闷时光。 之所以想要再写一篇东西谈论《达文西密码》,是因为想要「看图说故事」 ,用西洋绘画实例讨论作者丹•布朗对达文西作品的解读。另一个原因则出 于美国出版界前一阵子的风风雨雨,让我一直在思索《达文西密码》这本小 说作者的一个作法。不知你有没有注意,今年一月美国有个网站揭发,被脱 口秀天后主持人欧普拉捧红的 James Frey 写的回忆录里面有很多加油添醋 的情节,有违回忆录需秉持真实的态度。作者一开始想抵赖,连一向主张真 诚的欧普拉都替他说话:「细节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带给人的励志力量。」 只是雪球越滚越大,最后连天后也出面,郑重向她的观众为自己的那句话道 歉:「你们说的没错,真实与否当然很重要。」她那天把作者与出版社的总 编邀来,当面对质询问。作者乖乖就范,承认很多戏剧性的情节都是夸大渲 染。欧普拉也问了出版社总编辑,为什么不能在出版前查证内容的真实性, 因为这是「非虚构作品」。 后来我在想,如果一本「非虚构作品」的作者需要为自己的写作内容真实与 否负责,那么「虚构作品」,亦即小说创作的作者,是否也要该为自己的声 明负责?因为丹•布朗在《达文西密码》开宗明义有这么一段文字:「事实 :所有本书中关于艺术作品、建筑、文献以及秘密仪式的描述,均确有其事 。」「确有其事」的原文是「accurate」,非常耐人寻味。你如果看美国的 小说作品,如果牵涉到历史事件或故事,作者的声明一般与丹•布朗的声明 刚好相反:「书中一切人物情节均属虚构,若真与事实符合,则纯属巧合。」 我知道有很多历史小说家,虽然写虚构故事,但是研究起时代背景、文化、 风俗,却非常考究,丝毫不马虎。即便是创作故事,却带有浓厚的真实色彩 。讽刺的是,这本声称一切描述都「正确」的《达文西密码》,却充满了历 史、艺术、地理的错误。 网路上常常见有人认为,批判这本书是拿鸡毛当令箭,「不过就是本小说嘛 。」那么,既然是小说,丹•布朗可以说自己的作品内容都正确无误吗?即 便是虚构作品,作者是否也应该为自己的内容承担,就像其他小说作家一样 ,声明自己的作品纯属虚构呢?巧的是,在「国家地理协会」公布《犹大福 音》之前,我因缘际会买到一本就叫作《犹大福音》的悬疑小说,同样以质 疑信仰为主题,但是无论文笔、布局、情节,比《达文西密码》高明许多, 却默默无闻 (不知福音书的面世,对这本五年前面世的作品销售量有无帮助 ?) 。该书作者在版权页就声明,一切人物事件,都是虚构的,但是呈现的 小说世界却如此真实,与丹•布朗的作品形成强烈对比。 丹•布朗有权利在他的小说作品作任何大胆、没有根据的假设。但是当他说 ,他的一切描述均属「正确」,那作为读者的我,当然也有权利指出他的错 误。我不认为打着小说的伞,作者就可以作任何声称,但是不用为此负责。 如果 James Frey 需要为自己的回忆录里不实部分有个交待,那么丹•布朗 也应该为着自己口中的「正确」描述是否正确要有个交待吧。所以,他既然 说了他的描述是经过研究 (请参小说「谢辞」)、是「正确的」,那我就从 西洋绘画的传统来谈谈他的看法吧。 ◆ 啊!可爱的约翰 先来鸡蛋里挑个骨头。 中文翻译「达文西」作为画家的译名,其实不是很正确。因为 da Vinci 是 指 Vinci 这地方的人,李奥纳多才是画家的名字。不过,艺术史上将错就错 的误译例子很多,也就这么用了。但是在英语学术界,一般提起这位画家, 会称他为 Leonardo,或是全名,但不会只称呼他为 da Vinci。《达文西密 码》的男主角之一蓝登贵为哈佛大学教授,有艺术、宗教的素养,若是要塑 造得逼真一点,不应该让他口口声声 da Vinci。 小说中写到女主角仔细观察达文西的「最后晚餐」的反应:
换句话说,因为耶稣右边的人物看起来是个女的,所以「就是」个女的,而 且是个特定人物:抹大拉的马利亚。仔细看耶稣右边的人物,的确像小说中 所描述的,「有张娴静的脸和美丽的红发」,不过看起来像女性,达文西笔 下的这个人物就是女的,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门徒约翰吗?恐怕不是。 这种揣测忽略了西方绘画一个很重要的「图像传统」(iconographic tradition) ,那就是艺术家笔下的约翰常常以阴柔、斯文、白净面貌出现于画中,在一 般阳刚的男性人物中,显得相当女性化。 以上只是举几个例子,说明不同画家笔下的「最后晚餐」,对约翰的描绘可 说是相当一致。而下列 Andrea del Castegno 的相同主题中斯文白皙的约翰 ,与耶稣和其他门徒的男性粗犷气息的对比尤其明显。 所以说,如果因为达文西笔下的约翰貌似女性,所以「就是」个女人,那么 西方绘画中有不少「最后晚餐」里的约翰恐怕都要辨识为女性了。其实,不 仅是「最后晚餐」的画作,耶稣受难为主题的画作,约翰也是以其一贯阴柔 的面貌出现。波提伽利的这幅画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很容易就辨识出哪一个 是约翰。 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拉斐尔的基督钉十字架。画中右边的两个人的气质长相 相似,但是前方跪着的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后面站立的是约翰! 主角蓝登论到「蒙娜丽莎」时说道:「他的蒙娜丽莎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 ,其中有一种很微妙的雌雄同体信息。是两者的融合。」如果仔细观看达文 西的人物画作,确实可以看出达文西在玩性别暧昧的游戏。明显的两个例子 是他画的两张施洗约翰。画中人物的丰润,近乎女性的躯体。如果仔细对照 施洗约翰与蒙娜丽莎的脸部,神似得惊人。
若是如此,达文西处理绘画传统中阴柔的约翰,如果格外像女性一样美丽, 也就没什么好意外的了。后来书中另一个角色提宾为要证明「最后晚餐」里 的约翰是抹大拉的马利亚,说道:「达文西很善于描绘男女性别之间的不同 差异处」,企图证明耶稣的右边是一个女人。但是达文西刻画人物的特色不 正就是性别的模糊吗?怎么性别身份在这一张作品又这么清楚了呢? 达文西的约翰不像其他的同一主题作品,或是与耶稣交谈,或是睡在他身边 。达文西的约翰与耶稣身形分开成为 V 状 (小说里在这一点大作文章,其实 只不过是画家表现对称和谐之美罢了),那是因为达文西的构图目的,将门徒 分作四组,把约翰与彼得和犹大成为一组。这幅画作是着墨于最后晚餐特定 的一刻,记载于圣经里:「傍晚,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吃晚餐的时候,他说: 『我坦白的告诉你们,你们有一个人要卖我。』他们都非常忧愁,相继焦急 地追问耶稣,说:『主,不是我吧!』」(马太福音 26:20~22)。画中可以看 到门徒议论纷纷,或震惊、或忧愁、或愤怒。因此,圣杯并不是重点。更何 况,圣杯是中世纪的产物,早期教会并没有什么圣杯奇谈与传说,不过历史 的问题,我就暂时略过了。而且,最后的晚餐中没有刻画圣杯,这并不是头 一遭。很多画家画这个主题,也并没有要突显那个圣餐杯。因此,圣餐杯的 存在与否,有个很简单的因素,无非就是画家选择「图像元素」(iconographic component) 的取舍而已。 ◆ 啊!岩窟的圣母 《达文西密码》提到达文西在米兰接受一个教会组织「纯净受孕协会」(译成 「无玷受孕会」更恰当) 所委托绘制「岩窟中的圣母」。书中说:「那些修 女给了李奥纳多精确的尺寸,以及期望的主题 ―― 圣母马利亚、施洗者圣 约翰幼婴、大天使乌列,以及圣婴耶稣,一起躲在一个洞窟中。虽然达文西 遵照他们的要求画了,但作品交出后,该协会却大感惊恐。他在作品中画满 了引人争议且不安的细节。」 首先,「无玷受孕会」(Confraternity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应该是个修士组织,没有修女。再者,达文西其实并没有照着他们的要求画 。那些修士期望的是一个光灿荣耀的圣母,以及有两位天使或先知随侍在侧 。作品的气韵、人物,显然不是该组织所要求的。但是,画中有什么令人不 安的细节呢?小说的描述如下: 画中是一个身穿蓝袍坐着的圣母马利亚,手臂揽着一名应该是耶稣的婴孩。 马利亚的另一方是大天使乌列,也带着一明应该是施洗者圣约翰的婴孩。不 过奇怪的是,画面中并非一般情节中耶稣为圣约翰祝圣,而是圣约翰为耶稣 祝圣……而耶稣服从于圣约翰的权威!更令人不安的是,马利亚一手举在圣 约翰的头上,做出一个很明显的威胁手势 ―― 她的手指看起来像鹰爪,正 抓着一个看不见的头。最后,最明显也最骇人的画面是:就在马利亚扭曲的 手指下方,乌列比画出一个切割的手势 ―― 好像是从马利亚鹰爪手指所抓 着那个无形人头的颈部划过。 达文西在这幅画描绘的是十四世纪流行的耶稣传奇故事:约瑟与马利亚带着 耶稣躲避希律王追杀,逃到埃及的途中,曾经与施洗约翰在荒野中相遇。丹 •布朗认为马利亚身边的是耶稣,是他自作主张的解读。马利亚身边的才是 施洗约翰,天使身边的是耶稣。从上面的传奇故事来看,当两个婴孩初次相 遇,当然是施洗约翰拜见耶稣,而由耶稣给施洗约翰祝圣。至于马利亚那「 手指看起来像鹰爪,很明确的威胁手势」一点也不像鹰爪,也没有明确的威 胁意涵。那只居高临下的手,毋宁是保护逃难中的耶稣的手 (依此而言,即 便是威胁的鹰爪手,那我是不是可以解读为母鸡护卫小鸡的张牙舞爪的手呢 ?) 这幅画没有令「无玷受孕会」大感惊恐。书里说:「达文西最后摆平那个协 会的方式,就是画了第二幅画给他们,在这幅『掺水版』的『岩窟中的圣母』 中,每个人物的安排都比较正统…」。达文西的确为了摆平,画了第二幅「 岩窟圣母」,但不是因为小说里主张的原因,而是双方价钱谈不拢,一吵吵 了十几年,而之所以另画一幅,很可能是因为达文西已经把第一幅卖给别人 。因为根据史料,达文西曾表达那幅画的价值远超过协会出的钱,而且已经 又人出更高的价钱。至于第二幅画,哪里掺了水,哪里又安排得比较正统呢 ?第二个版本的马利亚比较善良,伸出的手比较不像「鹰爪」、没有「明确 的威胁手势」吗?我看不出来。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女主角在罗浮宫企图用「岩窟的圣母」画作当护盾: 在红色的雾光中,他看得见那名女子把大画从缆线上拿下来,撑在眼前的地 板上。五尺高的画布几乎遮住了她整个人……画布的中央开始鼓起,圣母马 利亚、圣婴、施洗者约翰的脆弱轮廓都开始扭曲…… 看这幅电影剧照,你就会知道上述那些形容与动作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苏菲小姐要如何打破厚重的画框 (用什么工具?),然后把偌大的画布 挡在身前,同时不让画布蒙住自己的头,免得看不到守卫在什么地方,也看 不到逃命的出口?对了,我还忘了说,这幅画外面还有一扇玻璃,所以苏菲 小姐还得打破玻璃,才能让画布「鼓起来、扭曲」。至于那幅玻璃,听说是 防弹玻璃,是否可以请知道的朋友验证验证?如果是防弹玻璃,那…… 啊!岩窟的圣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