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敏雄 2007.07.22
早上起床,一直在挣扎是否要到住家附近的操场跑步,因为操场距离我家大约有十分钟的路程。就在挣扎之际,索性就先在客厅里做起了暖身操;也就是在我做暖身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家中的地板有点脏,许多地方陈积了很多灰尘。看到这样的状况,我忍不住拿起了擦地板的抹布,将这块地板上的灰尘擦拭干净。
ㄟ!怎么地板旁边的柜子上也都是灰尘?这样感觉跟干净的地板很不搭调。所以我将抹布洗了干净,又回过头去擦了擦这个柜子。这个柜子擦完后,我觉得有点在流汗了,又看到接连的其他柜子的面板也沾染了灰尘,于是我心里想,今天的运动干脆就是将全家的柜子通通擦拭一遍吧!于是,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打扫,并留下比较难处理的厨房打算明天再继续。
今天打扫家里虽然花费我不少时间、体力,但却有一种重新贴近「家」的感觉,因为这是自己为了维护这个家的整洁,亲自付出了心力与时间。也因为这样,我觉得打扫居家环境不单可以让自己享受整洁的外在空间,并且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更可以拉近自己与环境的情感。
相较之下,我也看到许多忙碌的现代人每天工作奔波在外,因无法顾及家务,所以聘请了外籍劳工帮忙他们打理家务。结果,不单降低自己与家庭的连结,也减少了劳动流汗的宝贵机会。当然这些人可能也意识到整天处在办公室里,还是需要从事一些休闲活动或运动,才能维持健康。所以,他们可能运用工作的一小段空档,到健身房去操作各种健身器材,试图让自己还能保有良好的身材或健康。只是想想: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的生活步调弄得这么忙?明明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机会让我们既能维持健康、又享有温馨的家庭生活,为什么我们还要花大把银子去聘请专人打理家务、到健身房健身?
我经常在课堂上问同学:「来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么?」最常听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未来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听到这样得答案,我也都会继续追问:「那找到好工作之后呢?」听到这样得问题,同学的答案不是说「自己开店当老板」,就是满脸狐疑、目光呆滞!于是,我继续问那些想自己创业的同学「当了老板之后呢?」这些同学的答案可能最终就是止于「赚更多钱」,而无法再提出什么具有建设性或创意的答案了!
我想不仅是我的学生如此,社会上多数人也都是这样,每天都觉得被外在环境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但是却甚少仔细去思考「为何忙、为何累?」更可怕的是,这种盲从的力量还会形成一股结构性自我压迫的力量。例如,许多教育政策告诉我们:「你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换旧有的技术,这样才不会在职场上被淘汰掉!」但问题是:我们这样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术,最终的目的究竟为何?
我十分赞同,每个人为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都必须参与劳动,没有人应该不劳而获!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当下的生活方式已经让我们失去生活的方向,甚至与人类理想的生活型态渐行渐远,我们还要这样盲目地自我压榨吗?
或许有人会说:「没办法,处在这种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只要我不加班,老板就会觉得我混!只要我不继续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就会被其他同事比下去!」但令我感到好奇的是:那些老板和同时难道过得很开心吗?相信多数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老板和同事也同样处在这种高度竞争的压力环境下。
可能有人会开始觉得无奈,因为多数人都不喜欢这样高度竞争的压力生活,但自己却又是形成这种自我压迫结构的共犯。那么,我们该如何跳脱自我残害的环境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重新静下好好思考:怎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过的、该过的生活?唯有如此,人类才可能甘心乐意地放弃一些不当的物质享受、权力和虚名,重新修复人与自己、他人、自然以及上帝之间的良好关系,过着人应该过的生活。
表面上看,不与人过度竞争的生活方式,可能让我们在职场上失去一些晋升的机会,或是少了从他人而来的赞美;但是如果这样「牺牲」可以换得家人相处的难得时光,或是健康的身心状态,究竟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呢?
当我们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时,事实上,我们已经从原先作为金钱、权力和名望的「奴隶」角色,转化为一个具有道德判断和自主性的「人」的地位。而这种独立思考、对抗外在结构压力与诱惑的能力,在我看来,才是教育体制内最需要传递给予学生的素养,也才是在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