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退還的獎章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饒恕,是人生中很基本的功課,卻從來都不容易。事實上,許多時候,不饒恕比饒恕容易多了。但,若不明白饒恕的道理,恐怕不能明白基督釘十字架的意義,以及如何作個基督徒。畢竟,明白救恩的道理,始於清楚認識到自己的罪被神赦免,然後開始學習一生經歷不斷被寬恕,以及饒恕人的生命功課。饒恕,當然是困難的,因為經常必須與人的血氣與七情六慾搏鬥,與人的情緒反其道而行,才能得勝。因此,饒恕是屬於強者才能為之,或者也可說,為之則強。

被饒恕,是基督徒生命歷程的起頭;而饒恕,是生命的歷程,與神的愛有無法切割的關係。沒有愛的饒恕,是不可能的。神學家雷諾德‧尼布爾說得好:「饒恕是愛的最終形式。」而千百年來,最令人感動的饒恕,是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斷氣前不久的話語:「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廿三34)

近來,隨著年事漸長,對饒恕的功課略多了些體會,而不太久之前的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報導與評論,讓我再思饒恕的功課。

那是關於一枚獎章被退回的故事。
  
被拒絕的獎章

今年八月十五日,高齡九十一歲的荷蘭退休律師亨克‧詹歐里(Henk Zanoli)將一枚「萬國義者」獎章,退回給以色列駐荷蘭大使。凡是有價值的獎章,背後必有高尚的德行與昂貴的代價。對亨克而言,那是一個家族兩代人所付出極為沉重的代價。

二戰期間,德國佔領了荷蘭。亨克的父親公開呼籲反對納粹德國的佔領,被拘捕放逐,最後死在莫陶森集中營。亨克的妹夫則在荷蘭海牙的沙堆上被槍決。他弟弟的猶太裔未婚妻被遞解出境,從人間蒸發。

一九四三年,亨克冒著生命危險,蒙過了納粹衛兵的重重檢查哨,從阿姆斯特丹將一個猶太男孩偷渡回到位於荷蘭的小村莊耶姆涅斯家中。這小男孩名叫艾勒卡南‧賓托,十一歲,來自正統保守猶太教家庭,他的父母與親人在大屠殺中遭害,僅他暫時逃過劫難。亨克的母親冒著全家人的生命危險收留了這男孩。

多年之後,亨克與他母親獲得以色列政府頒發的「萬國義者」獎章,表揚他在大屠殺中解救猶太人的義行。以色列總計向各國人頒發了二萬五千枚「萬國義者」獎章,由在耶路撒冷的大屠殺紀念館頒發,並在紀念館內花木扶疏的後花園裏,立碑紀念。

然而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卻捉弄了亨克。當年,亨克與家人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了將被處死的猶太男孩,但七十一年之後,以色列卻炸死了他的六個親戚。

今年夏天,以巴血腥衝突再起。以色列對加薩地區動武,殺死了超過二千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四分之三是平民。七月廿日,在一次空襲行動中,以色列軍機一舉炸死了住在難民營中的亨克侄孫女一家六口。他的侄孫女原是荷蘭的外交官,後來嫁給一位巴勒斯坦的經濟學家,定居在加薩。

八月十四日,亨克前往海牙,向以色列駐荷蘭大使遞交一封信,將「萬國義者」獎章退還。在信中,亨克的悲痛表露無遺:「本人帶著極大的悲傷,在此退回貴國政府以色列國所贈給我的一枚獎章……我特別感到震驚與悲劇,四代人之後,我的親人在加薩走廊遭殺害喪命。以色列國謀殺了我的親人……放棄這項榮譽是一極大的悲傷,但是必須的,因為若保有從以色列政府來的這項榮譽,將是對母親的侮辱,以及對在加薩的族人的侮辱。」

亨克的言辭,退回獎章,自是合情合理。九十白髮老耄送別黑髮人的傷痛之中,如此表達是人之常情。
  
學不盡的饒恕

「曾經苦難的民族不一定能更祝福另外一個苦難的民族。」以色列的作為,或者為生存的緣故可以被合理化,但在對待巴勒斯坦人的作法上明顯的是沒有感同身受的恩慈。若執意固守舊約中所允許的律法,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畢竟,耶穌基督與十字架所體現的救恩與寬恕,還沒有被多數的猶太人所信從。大屠殺紀念館的發言人很官樣地說,詹歐里先生退還獎章,只是代表他個人的觀點與作法,以色列覺得很遺憾。這是沒有憐恤、冷酷而令人遺憾的表態。

相形之下,亨克的心胸與措辭就優劣立見。亨克所受的傷痕是深的,因此退還了獎章,合乎情理,但他所表現的態度,令人驚訝與欽佩。他說,他所反對的是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但猶太人還是他的朋友。甚至將來有朝一日,如果以色列賦予所有境內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或任何國民,有同等的政治、社會、與經濟權利與公平機會,他願意再拿回那一枚獎章。在傷痛之間,他沒有忘記饒恕。

在饒恕與忘記之間,有人說得頗富哲理:愚者既不饒恕也不忘記;戇者既饒恕又忘記;智者饒恕但不忘記。

智者不會忘記自己曾蒙恩典,經歷饒恕,因此也主動寬恕。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不能饒恕人的,終究要得到當得的下場。耶穌藉著回答彼得的問題,用了個生動的比喻來闡述這個警惕: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因為他沒有甚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裏,等他還了所欠的債。眾同伴看見他所作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太十八21-34)

就事論事,饒恕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或彌補已經造成的損害。然而,饒恕最核心的重點或者並不在於解決問題,而在於恢復關係;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神與人之間的關係。馬太福音說到:「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六14-15)

主不僅是溫柔勸誡,祂也必追討那不能饒恕人的人,並且饒恕還必須是真心的:「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太十八35)

能饒恕人的,才能體會神的性情,摸著神的心意,因為「主啊,你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你的人。」(詩八十六5)

饒恕,終究與愛相同。饒恕不是被動的接受祈求,而是主動的接納,揣摩效法基督的樣式。饒恕,仍然是不容易的一生功課。

註:作者為基督工人神學院院長

本文與傳揚網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