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敏雄 2013.03.24
还记得去年的某一天,我受邀到某县市社区大学担任评鉴委员,正巧看到承办社区大学的某职业学校夜间部学生也正在上课。放眼望去约有五、六个班级、每个班约30个学生,但「醒着的」学生每个班约只有3人,其他的学生几乎全部都大喇喇地趴在桌上睡觉。这些班级的老师呢?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在讲台前还是在尽他们的本分上课,至于是否「用心」或「卖力」,因为我没在台下听,所以无从判断。
看到这幅课堂景象,我心中真的百感交集,当下就回想起自己刚开始到某大学任教的时候,一个班级30个学生当中,认真上课的约也只有5人,其余的学生不是两两并桌子聊天、谈恋爱、玩手机、吃东西,就是睡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学生手机突然响起,于是他在座位上就直接拿起手机大声地说:「喂!我正在上课啦!……(聊了起来)」丝毫没有感觉到他已经妨碍其别人上课。
看到这幕景象,我真的气到要冒烟了!!回到办公室,跟一位比较资深的老师聊起这个窘境,他笑着告诉我说:「徐老师!不要太在意啦!过三个月以后你就会习惯了。本来这些学生就不应该来大学念书,但是没办法,每个爸妈都期待自己的儿女有大学文凭。我觉得这些学生早就应该让他们到五专学个一技之长,而不是通通到大学来混文凭」。
当下听了这个资深老师的心得分享,心中的挫折感顿时「释怀」了许多,因为:1.上课状况不佳的老师不是只有我,其他老师也多有类似际遇;2.是这些学生资质不好,他们本来就对社会学科就没兴趣;3.是教育政策错误,应该保留一定比例专科学校,让没兴趣念书的学生有个学习职业技能的地方。总而言之:老师没问题!
之后,我又辗转到目前的学校任教,有了更多的教学经验、阅读更多比较深层的书籍后,我反倒开始反思:如果一个课堂的老师和学生都在无奈地「演戏」,而演戏的过程彼此都不快乐,那么究竟为何大家还要参与这出戏的演出呢?浪费时间、金钱、心力、精神,去做一个让彼此痛苦的事情?如果像以前那位资深老师(或许很多也是很多人的论调)告诉我的:教育部何不让这些人去念五专、学个职业技巧,因为这些人本来就不适合念大学!那么这是否等于默认了:某些人只适合当个单纯的「劳动生产者」,即便他们未来可能当上大老板,也不需要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等等通识教育的薰陶?
基本上,我同意不是每个人都要从事学术工作,但是作为一个「人」,除了生计问题之外,是否也该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甚至找寻或建构出自己的生命意义?而不只是一个「产品制造机器」而已?试想,如果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只重视效益逻辑、拼命工作赚钱的人,这样的社会将会是冰冷的、缺乏反省力的、单调无色彩的、没有人味的。
也因为这样的考量,最近我慢慢开始修正我的教育理念:对于某些社会科学基础或学习动机较低落的学生,我期盼可以先去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观,从他们现存的状态中找寻一些与他们现实生活关联性较高的议题,引发他们价值与社会文化思考的兴趣。换言之,「引发探究差异和道德反思兴趣」是主要教学目标。
至于某些对社会科学涉猎较多,或学习动机较高的学生,我则会进一步透过引导他们阅读比较经典的文本,并鼓励他们以此反思自己既有生活世界的局限性及改变的可能性,让他们「尝到」阅读经典的重要性及乐趣所在。
当然,以我这种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很可能会沦为「纵容」某些学习动机较低落的学生(甚至研究生)只学到某些皮毛就毕业,高等教育根本没有任何品质把关的标准可言!对此我也不否认,因为除了我指导论文的研究生是在我权责范围内,在市场机制主导一切、被扭曲本质的「快乐学习」优先的原则下,恶劣的高等教育环境以让我无力也无能「把关」。现在的我只能祈求尽可能在每一次的课堂上,让自己与学生能从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是「醒着的」,有实质的成长,而不是大家都在应付彼此、浪费时间,共同演一出无奈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