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奇異恩典,奇異改變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奇異恩典》這部電影已經在台灣上映。讀過張文亮老師寫的《兄弟相愛撼山河》的,對電影主人公絕對不陌生,就是孜孜不倦帶動英國廢止販奴的政治家威廉威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

1807 年英國正式通過法令,禁止販奴。威伯福斯與他的友人在雪花紛飛的街道上,像孩子般手舞足蹈。當天晚上,在他的書房裡,威伯福斯望著他的老友 Henry Thornton 多年來努力推動廢奴而滿面風霜的面容,眼中盈滿笑容說:「亨利,我們接下來要廢止什麼?」(註 1)

講了這句話至今正好兩百年,但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販賣人口的行為依然沒有消失。根據聯合國的統計,目前世界上有兩千七百萬人,大多數為婦女與兒童,過著與當年非洲奴隸無異的生活。如今,每年依然有八九十萬的人被交易買賣,是繼毒品、非法軍火之後的第三大宗生意。每年有十二萬的婦女與兒童偷渡進入歐盟各國家,大多數淪入出賣肉體的火坑。(註 2) 東南亞有些國家,更是有戀童癖的西方人士的天堂。你會發現十歲以下的男童女童,供這些人洩慾。

住在喬治亞洲的 Zach Hunter第一次看到這些資料,還是個十二歲的男孩。他個性內向、害羞,最怕的就是上台。每次有這種場合,他就會產生莫名的焦慮,想要嘔吐。然而,當他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的兒童身陷奴役,覺得這是上天給他的使命。他發起了「零錢,零捆鎖」(Loose Change to Loosen Chains) 的運動。

據估計,散落在美國家庭中的零錢高達百億!!Zach Hunter 呼籲青少年,不要以為自己年紀小,什麼也不能做。他們至少可以捐出零錢,襄助推動阻止販賣人口或虐待勞工的慈善機構。Zach Hunter 的訴求引起熱烈迴響,不僅在青少年中間募得十萬美金,當《奇異恩典》這部電影決定發起「奇異改變」(The Amazing Change) 這個活動,繼續傳遞威伯福斯的精神,他們請 Zach Hunter 作該組織的發言人。當年想到上台就會想吐的少年,如今以當代廢奴運動者自居,在美國各地演講,有時聽眾高達一萬多人,卻侃侃而談,身為一個少年人,可以在全球販賣人口的問題上有何貢獻。現年十五歲的他,出版了一本書《成為改變》(Be the Change),以淺顯的文字道出他自己投身廢奴運動的心路歷程,並且提出一些實際的方法,讓其他人知道如何參與。

1994 年,在美國司法部工作的 Gary Haugen 外借給聯合國,去盧安達調查令人髮指的大屠殺。他在一個城市看見好幾千具屍體橫陳當地的大教堂與運動場裡。當他走過這些腐朽的無名身體,卻想起這些人也曾經是有名有姓、有身份的人。兩天後,他回到安靜美麗的維吉妮雅郊區。搭車上班的時候,他突然有股莫名的衝動,想要對著車中通勤的人大喊:「喂,不好意思,可是你們知不知道,四十八小時以前,我在一個叫盧安達的非洲小國,看見了好幾千具屍體?」

這位哈佛畢業的律師沒有真正喊出來,卻將吶喊化為行動,在同一年發起了「國際正義使命團」(International Justice Mission),集合律師、外交與犯罪調查人員,為世界各地沒有正義的社會中被壓迫的人發聲、抗議、採取行動。Zach Hunter 的小書就舉了一個在肯亞被警察勒索不遂,手因槍傷切除,並且被誣害坐牢的年輕人,因著「國際正義使命團」介入,洗刷了他的莫須有罪名。

「與其咒詛黑暗,不如點亮一支蠟燭。」你我容或沒有 Zach Hunter 或是 Gary Haugen 大徹大悟的境界,但最起碼總是可以在咒詛黑暗的漫罵聲中,多點亮幾枝蠟燭,維繫些許清醒中的尊嚴吧……

註 1:這段插曲引自 Charles Colson 寫的Kingdoms in Conflicts。很可惜,中譯本《當代基督教與政治》刪除了不少精彩的實例與故事。不知威伯福斯的故事可有保留?

註 2:2006 年世足賽在德國舉行,賣淫集團臨時「進口」額外的女子,提供球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