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品格蠟像館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人文與理工之爭
有次在教會的愛宴,我的對面坐了一位父親跟一位正在就讀國中的兒子。因為坐得近,我想不聽到父親「訓勉」兒子的話都很難。訓勉的內容其實不外乎要好好用功讀書,將來考個好高中(最好是國立的)、好大學(最好要讀理工科系)之類的。

像這樣的訓勉我們小孩從小到大不知道要聽師長、父母說多少次,聽聽也就算了,但是那天兒子不曉得是向誰借了膽,居然敢說:「讀五專也不錯啊。」父親當場的回話就是:「讀那種東西的人將來有甚麼用!?」

「那種東西!?」我心裡頓時有種被冒犯的感覺。那位父親自然是認識我,只是不熟。當時我已經在大學裡讀中文系,大概他不知道我是五專畢業後才去讀大學,否則不至於在我面前把這話說得這麼大聲。

好幾年以前,我還在五專的電機科為著畢業證書努力的時候,萌生了一個想法:畢業後再也不要讀電機!經過禱告之後,我決定畢業後要去報名大學中文系的插班考試。那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讀中文系將來畢業要做甚麼嗎?」後來在我的堅持下,他們做出第二個反應:「好啦,去當老師也不錯,薪水高、還有寒暑假可以放。」好像讀中文系的人只有當老師一途……

從現實面來說,人文科系的出路的確不如理工科系多,工作的薪水也比較低。雖然中國人有句老話說:「行行出狀元。」但那只是嘴巴說說,從實際的層面(錢的層面)來說,大家多半還是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人四肢不勤、五穀不分。」而且在理工科系裡還有等級的差異:大學比技職體系好,公立大學又比私立大學更優。

過往在中文系學習時,教授們常常說一句話,就是我們這些中文人「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就是人文科系的好處,因為它所讀的內容都是關乎人心、關乎真善美的事物,所以人文科系畢業的人多半都有些文人氣質,品格也較好。

品格是甚麼東西?能吃嗎?
品格當然不能當飯吃,也不能幫你賺錢,但是品格是決定一個人有多少價值的依據。你也許會羨慕一個年薪破千萬的科技新貴,能夠開名車、住豪宅;也會羨慕擁有極大權力的人,過著一呼百諾、眾所矚目的生活;更可能羨慕某明星的相貌,而想帶著大筆的鈔票去求整型醫生在你的臉上動刀。但你不一定會尊敬這些人。反倒是偶然在電視新聞上,看見許多自己並不富有卻樂於助人的故事,或者你看見有人奮不顧身的拯救陷於危險中的人,你會對這些人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所以品格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價值所在,薪水不是。

在後現代的解構思維下,許多傳統、舊有的觀念都已被拆解的分崩離析。然而在一味破壞的同時,我們卻忘記了我們所破壞的,其實是人性中永恆不變的善良品格,以致於整個世界加速開往毀滅的終點站。

聖經中的品格
聖經是流傳超過數千年的經典,其中所記載的人物故事,都具有歷久彌新的性質。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劉三(劉曉亭)長期在宇宙光雜誌上,連載《品格蠟像館》專欄,以科幻小說的筆法,重新看待、書寫古老的聖經人物故事,及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品格,如負責任的摩西、勇敢的約書亞、熱情不滅的保羅、勤奮上進的提摩太……。

這些都是我們認知中傳統到不行、老掉牙的品格,但是經由全新的詮釋,以及數十年的失敗教改之後,我們才赫然發現,這些品格其實才是我們最需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學會的東西。我們的下一代不一定需要讀名校,不一定需要在考試中得高分,不一定需要賺大錢,不一定需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們一定需要具備這些品格,這樣他們才能安穩的度過驚濤駭浪的人生。


本文原發表於作者的部落格:草原狼的迷霧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