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患難中的生命工程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忽然而至的衝擊

那一期的專欄我脫稿了,因為內人突然生了一場重病,在醫院住了將近一個月,現在已出院在家持續治療中。

住院的第二天,我們就知道了是很嚴重的病,可能是生死交關、極其凶險的,我得承認對我的衝擊很大。以前講道時常跟會眾說:「死亡最恐怖的不是它的確定性,而是它的不確定性,你不知道它哪天會臨到……」,「要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來活……」那時也是真心將這些當作一種信念,但當死亡的陰影真的罩頂時,感受卻十分不一樣。

最大的禮物在醫院陪伴妻子,等待著一次次各樣的檢查;許多個漫漫長夜,看著日漸消瘦的妻,流著淚問上帝:祢真的要帶她回去了嗎?我還沒有任何心理預備啊!雖然我也知道沒有所謂預備好的一天,但實在太突然、太突然了。後來我想起剛讀完不久的《最大的禮物》,帶到醫院跟妻子共讀,心情漸漸轉為平靜,開始想像如何將可能臨到、可怕的死亡轉變成一份禮物。那些天,我也想起盧雲另一本書《向下的移動》,盧雲提到事奉主的人蒙召時就已蒙召走一條向下的路,而不是向上攀升的路,這也調整了我的心情,漸漸能順服。

真實的群體

這些日子,許多人知道消息後,也跟我們一樣震驚,臉書上簡單報告一點情況,馬上引來數百人的關切。知道許多人關愛我的妻子,許多人的心情、情緒深受牽連,令我深深感到不安,有段時間我故意漸漸減少報導我們的狀況,希望讓大家回歸正常的生活;過了些日子,有天接到一通電話,是一位好朋友牧師,問我怎麼都不報導狀況,弟兄姐妹都不知如何代禱。我如實告訴他我的心情,結果卻是引來一頓責備,他說:我們是一家人,血脈相連,怎能不關心?他還用我們出版的書提醒我說,這不才是范尼雲在《活出群體的美好》裡所描述的基督群體該有的生活嗎?

生命的工程

妻子這場病帶來的第一樣禮物,是緊緊地將我們一家人聯繫起來。以前我們也很相愛,但各忙各的;那段住院的日子,兒子下班就來醫院,女兒辭了工作回台北當起SOHO族,在家工作順便照顧媽媽,姐姐專程從國外回來照顧,每天晚上我們都在一起唱詩、談話。

有一天姐姐提議:我們一起來查羅馬書吧!就這樣我們開始了病房查經班,有時有人來探病也一起加入。以前也跟兒子查過羅馬書,但最近他發現我解釋羅馬書跟以前不太一樣,其他人不明所以,我便開始解釋賴特對羅馬書的觀點,譬如他認為「在基督裡」、「神的國」才是羅馬書的中心;保羅講「因信稱義」重點不僅是信徒如何得救上天堂,也是不管猶太人、外邦人都可以因信進入神的國,我們要彼此接納,放下文化的差異,一起「在萬國中叫人為祂的名信服真道」(羅一5)。這開拓了我許多的視野,整個世界觀起了變化,學會從神的國、神要拯救整個世界,宏觀地思考經文、思考人生,好像也就不那麼陷落在自憐自艾的情緒中。

軟弱中的力量好幾個夜晚,我一想到可能的、邪惡的疾病,也會感到害怕,我漸漸懂得賴特在《邪惡與上帝新世界》中所說,耶穌不單是為我們的罪而死,而是打敗宇宙間那邪惡的龐大勢力,十架救恩不僅拯救我們個體的生命,更是拯救整個世界,將來的盼望是如此確實而美好,這是何等的安慰。住院的那段日子,妻子也好幾次說到最近幾年讀的書,像唐慕華的《軟弱中的力量》,畢德生的《復活的操練》,羅雲的《復活的力量》等,好像上帝早已先用這些書籍,預備她的生命與心情,她才能這麼平靜地接受這個衝擊。

患難中,聖經當然是我們最大的安慰與提醒,每天我們夫婦一起靈修讀經,經歷從神而來的平安;過往所讀的書,則像是雕塑了我們生命的工程,協助我們面對人生各樣的橫逆。我們當然知道,還有許多功課要學,一定也還會有許多軟弱,但閱讀神的話,閱讀好的書,真的是一種生命的工程,讓我們一天面對一天,更多一點明白,更多一點坦然。


圖片提供/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