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生命总有伤痛时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生命总有伤痛时》是一本轻薄小书,十一年前即出版,我却不曾拿起来好好读过。这次编辑简体版,才有机会拿起来翻读。这一读,让我回想起两件事。

两年多前我重返教会,知道教会里有个刚信主、刚考上大学的小妹妹,暑假检查出罹患癌症,听说她的心情起起伏伏:又想对神有信心,却又对这个看似拉她一把、实则将她推入深渊的神充满愤怒。我只见过她一次,她绑着头巾来到小组,大家在聚会前先围着她祷告。不久后,远东福音会的美文姊试录本书有声书(今年四月将与简体版同时出版),我那时候帮忙听过录音效果,虽然只听前言,却立刻想起那个在痛苦中的女孩。当时想,这本书或许会适合她。

也是那一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踏进乐生疗养院,对于所谓麻疯病知之甚少,所以找了保罗・班德医生与杨腓力合着的《疼痛:不受欢迎的礼物》(Pain: The Gift Nobody Wants)来读。这本书的书名颇引人好奇,疼痛既不受欢迎,怎么会被当成礼物呢?本书由智库文化出版,后来改版,更名为《疼痛:健康失调的警讯》,微妙的冲突性不见了,一目了然,却像是没罩头纱的新娘,敞着脸蛋,再漂亮还是少了几分神秘感。


保罗・班德医生是麻疯病学研究的先锋,杨腓力跟随他十年,两人写成的《疼痛》一书,算是班德医生的传记,杨并且称班德医生是他信仰路上不可少的属灵导师。

在《生命总有伤痛时》中,杨腓力说,他也曾经质疑上帝何以在创造美好世界后,多此一举添上「疼痛」,反倒成了一大败笔。他说,他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地方」找到问题的答案。那里的人往往手脚残缺,鼻塌眼凹;那是个无痛世界 ―― 麻疯病院。麻疯侵袭患者神经末梢,患肢末端因为感受不到疼痛,常常作出错误的判断,像是太用力扭门把而伤到手指、穿窄版的鞋子而失去所有脚趾、风沙袭来却不知闭眼……。身体的疼痛细胞没有办法及时发出警告,无痛带来的竟不是无忧无虑啊。

肉身的疼痛或许是保护我们的必要设计,但是那些教人心碎的痛苦呢?突如其来的意外夺走我们的亲友、久病蚕食我们所爱的人、难以承荷的痛苦将我们压伤。痛苦中人一再发出的叩问是:「神真的能够胜任吗?他真的大有能力吗?他公平吗?他关心我的痛苦吗?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在哪里?」

如果神能够坦承:「对不起,我尽力了,但我实在做不来。」对于一个承认自己有限的神,我们还会苛求他吗?我们搞不好会反过来安慰他,因为我们非常能体会「有限」所带来的挫折感。

但是神不是有限的,所以他看似有限的表现才更令人生气吧。约伯记里大大质疑了神的能力,神没有给予直接回应,而是带领约伯观看他的一切创造,从宇宙穹苍、山川大地、百兽活物,到鳄鱼的眼睛!换句话说,神回应的是他治理的原则!他铺陈繁星运行有致不曾出轨,我们怎么以为所承荷的痛苦于他会是意外?一只蚌壳怎能理解爱因斯坦?杨腓力说,综观圣经其他书卷,他认为痛苦的产生应该是时机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而「时机」就牵涉到「盼望」,「盼望」是贯穿圣经全书的主轴。

我不能说这本书完全给予令人心服的解答,但确实是领我谦卑地反思在伤痛中我如何看待自己与神的关系。我惊讶地发现,在痛苦的时候,我们咄咄地呐喊:「神在哪里?」而他最痛的时候,却在十架上呼求:「主啊,赦免他们。」


这本书的最末章,杨腓力以一个动人的故事作结。「玛莎不想要天使的翅膀,她要的是不会瘫往一边的手臂、不会淌口水的嘴巴、不会垮的肺叶」,玛莎是一个渐冻人患者。你如何教一个饱受身体衰残和心灵恐惧的人看见慈爱的上帝和永生的盼望?然而,神做到了!玛莎最终是带着神的爱离开的。

杨腓力在一个不寻常的地方,发现疼痛的意义;上帝却用寻常方式,向受苦中人展现他的血肉之躯。当我们与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切望等候,神却让我们成为盼望的一部分 ―― 基督的身体,这是何等的荣耀!
《生命总有伤痛时》是一本祝福、安慰之书,当我们把它送给受苦朋友,千万别忘记自己是基督身体的荣耀身分。

「教会成了肉身,住在世人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

欢迎参观作者的部落格:一家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