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爱心、信心与问责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朋友有一次和教会牧师以及几个同工去外地参加一个如何建造团队的培训。回来后跟我分享讲习的重点。

TEAMS(团队)的五个英文字母,代表团队建构里五个重要的质素。T (teaching 教导) ,E(equipping 装备) ,A (accountability 问责、督责), M(ministering 服事), S(supplication 代祷)她有感而发的说:这五项,华人教会里最缺乏的应该是处理「问责」这一项。

Accountability,难以找到合适的中文翻译,意思是人接受某种托付后,不只是要负责完成,也要对别人负责 (accountable to others)。

「问责」,是抉择、行动、评估、检讨时,不只想到自己,也关顾到所有相关的人,就是当他们追究,询问时,能给予合宜确切的报告或是解释。

一个有健全管理机制的营利公司必然注重「问责」,因为要对董事会,股东群,客户,消费者等负责。

对于收取捐款等资源的非营利公益、社服团体,这也是同等重要。最近在台湾,弄得沸沸腾腾的慈济事件,可能就是在问责上有所缺失(lack accountability)。

在耶稣基督的教会里,「问责」,是信徒实践爱心的方式之一;是对神国度的资源,以忠心管家(stewardship)的态度来处理。

例如,一个事工可能年年重复,时间、精神、金钱不断的支出,但是否有定期作评估、检讨?对于参与者的生命转变、成长,是否有帮助?对于团队建构是否有果效?

还有,收纳金钱奉献,收受着有否对授予者以承负责任的态度,合宜的使用;而授予者也以关怀的心态,期许收受者能妥善使用。

我想起,以前寄奉献支票给纪老师之后,不久她会回信,除了致谢,也会清楚说她会怎么支配款项。

例如有一次她告诉我,有个宣道士的家庭,在经济上有困难,她准备和他们对半均分我寄去的那笔钱。另一次她告诉我要去买甚么书籍,分送给哪些人。

其实她要怎么使用,我当然不会过问。但是后来我明白,这对于她是重要的,一来是出于负责的管家心态;再者也是让我知道那笔钱祝福了多少人,与我分享她的喜乐。

纪老师所属的宣道机构OMF(Oversea Mission Fellowship 海外基督使团)会定期支付她生活所需,为什么我不寄给OMF,而是直接给予?

因为就我所知,OMF对于参与该机构的宣道士是以「均平的方式」供应他们的需要。也就是每个月机构募得多少钱,就按着各地生活标准而发放薪资,资历,层位,不是主要考量。

也因此,指明给某个宣道士的金钱奉献,OMF会转送;但按着他们的规定,奉献者无法得到那笔钱的免税收据。

既然如此,我们决定直接将支票寄给纪老师。对于OMF的奉献则是针对事工。

然而不是所有宣道机构都是如此运作。

例如学园传道会(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是让他们的宣道士按着各人所需而自己募款,募得总额的12%属于总部人事费用;每个宣道士有个帐户号码,奉献者支票上注明某个号码,款项就会进入那个人的帐户里。

不管甚么方式的运作,除了寄发奉献收据,我们定期也会收到这些宣道机构或是宣道士的信函,分享他们事工的进展,更动,变化,需要的代祷等等。

今年欢庆150周年的OMF前身是戴德生在1865年创办的中国内地会 (China Inland Mission)。

戴德生在1887年,中国内地会于英国举办的21届年会中,分享了着名的一句话:「神的工作,按神的心意而行,必不缺神的供应。」(God's work, done in God's way, will never lack God's supply. )

数十年来,我们收过无数OMF的信件,他们依然秉承当初的宗旨,信里平实的叙述他们正在各地进行的工作,可是从未像一些机构那样「哭穷」,也不像有的电视布道者那样,劝吁信徒,如果要得祝福,就要赶快捐「种籽钱」(seed money),好指望来日有收成!

神的供应,未必只限于金钱。任何让他的工作圆满达成所需的资源,他都会乐意提供。

然而,甚么是神最看重的工作?

那就是人领受恩典的福音后心思的改变,这应该也包含授予和收受资源的人!

曾经读过一句话:When God gives a gift, the recipient must be transformed in order to be able to receive it. (要领受神赏赐的礼物,接受的人必须心意更新!)

使徒保罗在接受腓立比教会给予他的馈赠时,曾经说过:「我已经学会了,无论在甚么情 况之下都可以知足。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无论任何情况,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能力的,凡事都能 做。然而,你们一同分担了我的患难,实在是好的。」(腓立比书4:11-14 新译本)我觉得纪老师和一些宣道士也是像保罗那样,得到这个宝贵的秘诀。他们不会随意向人索求,可是当人们与之分享时,他们也不会拒绝,那是真正的谦卑。

我记得我四阿姨讲过,1960年代初,纪老师要回美国度安息年,在机场送行时,我姨丈有感动,给她一个一千元台币的红包。

后来有个牧师告诉我阿姨,纪老师临行前,身上只剩三百元,所以请他变卖她心爱的相机,想换取一千元,可是他来不及那么作!

多次经历神信实且及时的供应,当有一对要参与华侨布道会的夫妇为着筹款和金钱方面有顾虑时,纪老师能安慰鼓励他们:「我在宣教工场上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钱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如果神呼召你们出去,他一定会完全负责供应!」

我体会,在神国度里,团队成员之间的「问责」,除了是怀着爱心的督责,忠信的管理,也是一起喜乐的数算,神的资源是如何信实的供应,怎么被使用,造就多少的生命。